編者按:對于走學術道路的研究者來說,知名高校的教職都有十分大的吸引力。近年來,隨著高學歷人才日益增長,有限的金字塔尖的名校終身教職在「僧多粥少」大背景下,更成了稀缺職位。根據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給出的結論,美國大學在教職招聘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80%的終身教授和助理教授來自20%的學校,更夸張的比例則是其中14%的人都來自五大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和斯坦福大學。今天一讀君帶大家一起來品讀這項最新研究。
圖源:pixabay.com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該研究分析了2011年至2020年間,美國368所可以授予博士學位的大學招聘的29萬5千多名終身教授和助理教授的教育經歷,發現了上述“極端不平等”的比例。
科羅拉多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 Aaron Clauset 是作者之一,他認為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一種自我強化的循環,該循環使得更多高聲望的大學保持在這個系統結構的頂端位置。研究團隊使用算法評估了這些中高級研究人員獲得教職的傾向:在聲望很高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未來既可能在高聲望的大學就職,也可能去聲望較低的大學就職,而在聲望較低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畢業生則不太可能被更高聲望的大學聘用。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聲望的大學的博士們最終可能占據絕大部分教職。
當然這未必是壞事。大學的高聲望并不是自封或者是互相吹捧得來的,而是由多年來對學術界的貢獻和大量優秀畢業生的良好表現贏得的。這些學校的畢業生獲得更多大學招聘機構的認可并不令人意外,但研究者擔心這會導致學術體系的某些部分變得過于膨脹,擠壓了其余人們的生存空間,而使得大學錯過了許多很有才華和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但是就像雖然影響因子和引用不能說明所有的問題但依然在使用一樣,在找到更好的評價標準之前,高聲望依然是值得參考的重要因素。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圖源:pixabay.com)
事實上考慮到美國大學的巨大數量, 20%的比例聽起來是小部分,其實也對應了800余所大學。而在其余八成的大學中,有相當一部分并沒有培養博士的資格。根據2018年美國博士學位調查的數據,前述五大名校中的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授予的博士學位最多,分別為 853 個、852 個、770 個,這個數量相當于很多學校的總和。
該研究中還分析了其他現象,比如女性獲得教職的比例。 研究人員發現雖然十年來女性獲得終身教授和助理教授的比例在上升,但這實際上是在每年退休的人員中男性的比例更高的緣故。在新進的員工中,女性的比例十年來并沒有太多的變化——依然徘徊在30%左右,七成以上的教職都是由男性獲得。
同時他們發現,在美國、加拿大或英國獲得高級學位的教授更有可能一直擔任終身教職,而在這些國家以外的機構獲得博士學位的人更有可能離開他們的職位。在聲望較低的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教職員工也是如此。作者之一的 Aaron Clauset 表示,這兩件事是同一個問題:學術界為什么沒能留住這些人?他們訓練有素,拿到了很有分量的學位,而獲得終身教職更像是中了彩票,卻選擇了離開。
圖源:pixabay.com
研究還發現大約10%的教職獲得者當年也在本校獲得了博士學位,這種“學術近親繁殖”的比例在升高,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現象更加值得警惕——自雇率高與更多的學術不端有關,更妨礙了思想的交流和專業的發展,太多的人在一個小圈圈里打轉了。當然這個數字在美國已經高得令人擔憂了,而在另外一些國家這個比例算是非常健康了。
來源:知社學術圈
文章僅作分享,不代表一讀EDU觀點和立場。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一讀EDU”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一讀EDU”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文章不錯,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