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作為直屬于國家的公職人員,一言一行都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不斷地提高對公務員招考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最大限度降低知錯犯錯的可能性。
為了能有更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就業重心轉向報考編制崗位,希望有朝一日能進到體制內工作,其中最受歡迎的編制崗位,當屬公務員、事業單位等。
(相關資料圖)
公務員被稱為最具代表性的“鐵飯碗”,近些年考公人數也在逐年增長,單是以近兩年的報考數據,就能看出公務員的受歡迎程度,一年之間國考過審人數從157萬增長到212萬。
奈何我國編制崗位的數量是固定的,隨著報考人數的逐漸增長,無疑是加劇了考生之間的競爭,相關部門也在不斷地完善考公規定,以至于報考公務員的難度直線攀升。
公務員招考出現“攔路虎”,3類考生失去報考資格
近幾年間國家一直在致力于對各個領域的改革,希望能通過這些改革政策,推動國家更好地發展和進步,其中公務員的報考難度最大,同時也在國家的考量范圍內。
為了招攬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到體制內工作,不斷地提高公務員招考條件,公務員招考出現“攔路虎”,導致3類考生將直接失去報考資格。
首先是有違法亂紀等不良記錄的大學生,將失去公務員的報考資格,雖然很多大學生已經成年,但是心性還是不夠成熟,和同學、室友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摩擦。
年輕氣盛的大學生很容易打架斗毆,甚至是參與黑社會組織,但凡存在這些不良記錄的大學生,將直接失去報考公務員的資格,因為政審過不去。
其次,大學生是老賴或存在失信記錄,將失去報考公務員的資格,近些年個人征信評估的風頭正盛,各行各業中有很多都會涉及征信等問題。
作為招考公職人員的公務員,也要最大限度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所以會在政審環節中略帶查一下考生本人的個人征信,防止存在拖欠大額錢款的事情出現。
最后就是在大學中掛科、作弊被抓等違反校規校紀的大學生,或將直接報考公務員的資格,學生們考大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工作。
如果專業知識都沒學好,又怎么能在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特別是在考試中作弊被抓的學生,學校勢必會給予嚴重的處罰。
想考公務員的大學生,還有哪些事最好提前完成?
報考公務員的人數越多,考生面臨的壓力就越大,對大學生來說,畢業后能考上公務員進體制內工作,的確是非常好的發展方向,但是也要能考上才行!
面對激烈的競爭關系,大學生想要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就必須要盡可能提前開始備考,公務員考試主要圍繞筆試、面試、體檢和政審,其中筆試就是考公的“門檻”。
如果學生連筆試都不能通過,那么一切都是白搭,所以,大學生至少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開始學習行測和申論等相關知識,對相關知識做到越熟知越好。
學生要想在筆試中拿高分,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嘗試著寫社評,起初可以先模仿官V來寫,當熟悉社評的要求后,再慢慢地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筆鋒。
隨后就是面試環節,是對考生的心態和應變能力雙重考量,考生一定要先學會調整心態,人才緊張的情緒中很難做到冷靜思考,并且越緊張越容易出錯。
想在面試中得高分,考生的心態至關重要,除此之外,面試也是對考生應變能力的考量,考生要把握好說話的語速,切記不能說得太快,否則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
最后就是對于考生備考時需要刷的題,很多考生處于慣性思維,想著將歷年的真題放在最后刷,起到的效果才是最好的,事實卻是完全相反的。
對于毫無相關考試經驗的考生而言,一定要優先完成歷年真題,在這個過程中出題思路,積累答題經驗,爭取盡早做到熟能生巧。
文章的結尾:
報考公務員對大學生而言,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發展方向,這一點毋庸置疑,卻并不是大學生畢業后唯一的出路,希望大學生們都能認真地規劃好今后的發展方向。
公務員的確穩定且體面,還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但是過于穩定的工作,也容易成為一種限制,阻礙大學生們未來在工作中的發展空間,報考公務員并不適合所有人。
今日話題:提高公務員招考的要求,你認為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