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說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文為 西南交大 崔雅靜老師的《學習科學》課程學習心得,
闡述了她對大學物理教學為什么難、
以及如何運用“ 知識可視化”、“ 語義情境化”的原理與方法,
來突破教學難點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
目前我才開展一年多的教學,
“ 語義情境化”是我在學習此門課程以前就有些意識到的一個方式。
《大學物理》在很多學生的眼里都是一個 虛無縹緲的科目,
既晦澀難懂又無實際用處。
我本人也對本科期間所學的大學物理的知識
基本上沒有印象。
在經歷了一輪教學后,
我發現, 不管我多么邏輯性地去組織教學內容,
很多學生仍然在聽完之后 處于不知所云的狀態。
經過總結和反思發現,
物理本來可以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充滿樂趣的科目,
怎么就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呢?
我覺得原因在于: 脫離生活,用符號去講理論。
可是明明我們講物理的時候,
講完理論要講應用,例題也都來源于生活,
怎么就脫離了生活了呢?
學了“語義情境化”原理以后才發現,
原因在于我們 對知識的切入方式有問題,
教材和教學中,都是以原理、而不是由生活情境來切入的,
這不符合我們大腦學習的規律。
在沒有 原有經驗的基礎上,添加新知識,
神經元無法建立有效地 連接,
也就沒辦法真正掌握知識。
經歷了上述課程帶給我的思考,
反思我在學習本課程之前,想要把物理與生活聯系起來,
我只能想到通過視頻等可視化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學習了課程中“語義情境化”的5種常見方法后,我發現:
其實促進學生建立理解的手段可以是多樣化的,
并不僅限于視頻和動手體驗,
“類比”也是一種既有效有形象的方式。
我也馬上意識到:
在跟我自己的孩子分享新知識的時候,
我有時也會運用“類比”的方式建立聯系。
比如跟孩子說海馬體的問題時,
一個繪本當中就把 “腦袋對記憶的遺忘”,
類比成“ 一個漏了的布袋子裝東西”的過程。
關于采用 “類比”的方式 是否嚴謹的問題,
恐怕是很多老師的疑問。
——很多老師都會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物理講述和計算過程中的嚴謹性的問題。
早晨我在想,
我們是不是要通過大學物理的課程把學生們都培養成物理學家呢,
很顯然,在學生和老師的這個階段,這個目標根本就無法實現。
那么增強學生 對物理概念的理解而 不糾結教學本身是否足夠嚴謹,
應該成為老師教學的主要方向。
另外,通過課程學習,
我對“知識可視化”的作用也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課程中,王玨老師舉了很多“知識可視化”案例,
一些我們認為習以為常的公式、定理,
如 五點法描二次函數圖像、微分積分、傅立葉變換等,
都以非常形象化的方式表現出來:
王玨老師說:
圖像、空間的引入,會給枯燥的公式賦予“意義”
使學生 “理解”新知識、 而不僅僅是記住公式!
這讓我認識到:
即使是最基本最常見的知識,
我們也可以盡自己所能,
使公式與圖像關聯起來,幫助記憶。
最后,在課程學習中,我還對“ 知識結構可視化”很有感觸!
以前我做課堂小結時,會以 簡單羅列為主要方式,
因為我覺得每一個知識點都已經清楚地講過了,
學生們應該都能聽懂。
可是看到王玨老師在課程中對“功”的相關總結,
真的是讓我 大吃一驚!
因為面對著上面的總結,
即使是教物理的我,
也不能一下子從簡單羅列的總結中記住所有信息!
可是當王玨老師呈現出以公式為中心,
將所有知識點歸類進行 “圖表化”總結時,
我一下子就能把所有知識點輕松回憶起來了。
看來,“知識可視化”不僅僅是視頻!
還有動圖、甚至是能反應知識關系、知識情境的靜態圖片,
還有在總結中,應將知識點簡單羅列、轉變為可視化圖表。
“知識可視化”、“語義情境化”,還有從課程中學到的其它知識,
讓我的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
【王玨老師點評】
崔老師提出的上述“擔憂”,
在“真正”的老師眼里看來,是 不存在的!
——事實上,這正是“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兩個職業之間的 重大差別!
科研人員,關心的重點是知識的體系化、嚴謹化、尤其是最新發展,
而教師,關心的重點則有所不同!
除了對專業知識體系的不斷深化理解以外,
他們更關心的是: “知識的可傳授性”(杜威)!
斯坦福大學的L. Shulman教授將此方面的知識,稱為“ 學科教學知識”:
教師應該具有將自己擁有的學科知識, 轉化為易于學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識!是否擁有學科教學知識,
是區分研究者與教師的重要指標!
也是區分普通教師和優秀教師的重要指標!
欲將“教學能力的三大基石:PCK理論”培訓引入本單位,請到本公眾號首頁,輸入“PCK培訓”了解詳情。
————————————————————
更多關于“知識可視化”、“語義情境化”等高效教學原理與方法,歡迎學習王玨老師《基于學習科學的高效教與學方法》網絡課程,有詳盡講解!
付費課程 : 49元 ,無任何時間限制、作業要求,隨時可學、終身有效!課程地址(網易云課堂):
電腦或手機瀏覽器打開: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6384085&share=1&shareId=1928341
掃碼進入課程:
————————————————————
本公眾號(學習科學與技術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學習科學研究、微課與PPT研究、以及其它實用技術研究文章!到公眾號首頁輸入代碼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課超級大全,設計制作應用一網打盡
ppt:PPT技巧集
xxkx:學習科學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