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小學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給孩子受益終生的人文底色
文 | 鄧瑾
博雅小學堂聯合創始人
資深媒體人 哈佛尼曼學人
上海靜默的時候,心情不好,囤了很多吃的,胖了10斤,覺得很多事都了無意義,包括我們殫精竭慮做了8年多的博雅教育。
幾個好朋友的孩子也抑郁了,都是中學生,有的因為和老師的沖突以及同學的霸凌,有的因為想改變自己的性別,有的就是突然之間覺得人生毫無意義。他們有的不上學了,有的還掙扎在重新上學的路上,有的去異國他鄉留學后乘著疫情,和父母中斷了聯系。
寫這段話的時候,是我彈窗在家的第3天,女兒在家網課的第8天。
2019年的12月底,我正準備著寒假要帶著十幾個博雅家庭去埃及游學,趙凌的路線則是和另外十幾個博雅家庭去以色列。世界很大,我們想帶孩子一起去看看。
以色列游學
三年過去了。世界還是很大,我們還是想帶孩子一起去看看那還沒看成的金字塔和哭墻,以及更遠的遠方。
意義需要自己賦予。胖了10斤后我強迫自己動一動,強迫自己回到此時此刻真實的生活。在窗前認真地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認真地給每一盆綠植澆澆水,認真地泡杯普洱,和女兒海闊天空地聊一會,約好友見個面掏掏心窩子,認真地讀書工作,在可以出門的時候認真地擠擠地鐵。
Be mindful.
世界很大,生活更大。珍惜每天的一茶一飯一花一葉,愛每一個你還來得及愛的人,就像今天是你在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天。
我們需要自己給生活賦予意義。
今年,我們繼續邀請了那么多優秀的學者、譯者和心理學家和我們博雅讀書會的朋友一起讀書,讀 《陶庵夢憶》, 《昨日的世界》, 《平原上的摩西》, 《那不勒斯四部曲》, 《活出生命的意義》……歷史總是在重復,人生也是。
我們繼續邀請了那么好的專家帶大家去看展,在俊美的太陽神與哲思的帝國開創者渥大維的雕像旁,凝視古羅馬那個滿身是傷,眼里盡是疲憊與哀傷的拳擊手;去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美索不達米亞,端詳馬里古城的祭拜者,泥石板上的楔形文字和亞述壁畫,感受帕爾米拉城的輝煌與毀滅。文明總是在興衰更替,但從來沒有絕后。
我們繼續邀請有思想鋒芒的好老師帶孩子們讀書,一章一章精讀《夏洛的網》,《海鷗喬納森》,《假話國歷險記》,《三體》,《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記憶傳授人》,《動物農場》。我自己也帶中學生一章一章地閱讀了《天生有罪》,《我是馬拉拉》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們想對孩子說的話,都在這些書里。
8年前的今天,博雅小學堂APP上線。我們選擇了一個小小的蝸牛作為APP的Logo,希望陪著孩子慢慢長大。8年來,我們果然走得很慢。但,這就是生活。 回頭看,唯有感激。
在大時代不知所終的漩渦中,在人生無意義的虛無感中,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開開心心地長大,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命中注定的方向,希望每個孩子遠走高飛后都能溫柔地回憶起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些終究會溫暖一生的點點滴滴。比起成功,我們更希望孩子幸福。
等不到明天了。 從今天起,就要做一個幸福的人。
點亮“ 在看”,分享更多人
點擊原文,挑選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