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很多細節都關系到教育效果。如果不注重家庭教育中的細節,做再多努力,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
(資料圖)
在家庭教育中,有20個不該有的細節。家長可以自行對照一下,看看哪個細節是你家也有的,無則加勉,有則改之。在家庭教育的道路上,家長同樣需要慢慢學習和實踐,相信在家長的不斷努力下,孩子一定會成為優秀的人。
1.不耐煩
教孩子數數教了好幾遍,可他總是數錯。你忍不住大吼:怎么老數錯啊,教了你多少遍了!
Tips:一個有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家長的尊重。
2.不回避
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Tips:家長的針鋒相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負面示范。
3.太“大方”
你舍不得給自己買件新衣服,卻孩子要什么就給他買什么。
Tips:這種“愛”,會讓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
4.不關心
一邊忙著做飯、收拾客廳,一邊例行公事地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里開心嗎?”
Tips:這樣的行為會讓孩子認為家長并不關心他的答案。于是,孩子感受到了不被尊重,并學會了敷衍別人。
5.不認錯
你打破了一只碗,碎片散落一地,孩子不小心踩到疼得大聲哭,你卻埋怨孩子走路不看路。
Tips:如果家長犯錯了不肯承認,那么孩子將來也會變成一個不勇于承認并承擔錯誤的人。
6.愛抱怨
工作不順,你對孩子和妻子抱怨:“怎么都針對我。”
Tips:讓孩子看到,在面對失望的時候,家長并沒有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是一味責備和埋怨。
7.不娛樂
孩子吵著要你陪他玩玩具,可你總是有很多理由去拒絕他。
Tips:這樣的行為使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只有工作沒有娛樂,家庭中只有家務沒有游戲。
8.愛爭執
你和孩子在超市排隊付款,一位男子插隊站在了你的前面,你與他爭吵起來。
Tips:這是對孩子進行了錯誤的社交技能示范,使孩子誤以為吵架,甚至打架都是解決沖突的好辦法。
9.撒謊、推托
老師提前通知你寫一篇發言稿,準備在家長會上演講。可是你卻沒放在心上,后來打電話告訴老師你病了,讓她再找其他家長。
Tips:沒嘗試就先退縮,孩子學會了不信守承諾,并靠撒謊輕易推托。
10.說配偶壞話
走到了離婚這一步,你心中充滿了的怨憤。于是你對孩子歷數了對方的錯誤,并且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再也不要理他/她。”
Tips:孩子學會了恨和報復,她也會對自己的婚姻沒有信心。
11.太容忍
你突然發現另一半有了外遇!你告訴自己:“只要他/她還要這個家就行了,再怎么說也還是要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Tips:這只是營造了一個貌似完整的家,并不能給孩子足夠的溫暖和安全感。
12.不敬老
你不孝敬公婆/岳父母,嫌他們累贅,還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數落老人。
Tips:同樣的事情,總有一天會降臨到這樣的父母自己身上!
13.亂丟東西
你總是習慣下了班公文包,外套,鞋子隨處亂丟,妻子默默地把一切都收拾好。
Tips:孩子不僅也學會理直氣壯地亂丟東西,也會養成把一切責任都推給別人的習慣。
14.言行不一致
你在親友面前總是鼓勵孩子“孔融讓梨”,而在公共汽車上卻跟別人搶位子,或者在廣場上亂丟垃圾。
Tips:家長說一套做一套,孩子長大后很難堅守自己的道德標準。
15.愛比較
你總是對孩子說:“看看人家,比你小,認識的字、會背的唐詩比你多多了!”
Tips:家長總是用別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不僅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教會了孩子嫉妒。
16.無秩序
早高峰路上堵車嚴重,你把車開到了應急車道。孩子問你:“為什么我們走這邊?”你說:“這兒沒警察,也沒有攝像頭,沒關系的。”
Tips:孩子學會只要不被抓,做什么都可以。
17.過分愛護
你在廚房里忙得不可開交,孩子鉆進來想幫你把剛出鍋的菜端到桌上,你趕緊接過來,把孩子趕出廚房:“出去玩去,燙著了怎么辦?”
Tips: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愛護”,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應該是父母的事。
18.不服氣
你當著孩子的面憤憤不平地告訴愛人:“小王升職了,他有啥了不起的,不就是會拍馬屁嘛……”
Tips:家長不承認自己不如別人,孩子就學會以自我為中心,不思進取。
19.壓抑能動性
孩子試圖拆開鬧鐘看看里面是怎樣的,你卻勃然大怒:“不準亂動!弄壞了咋辦!”
Tips:簡單地說“不”只能壓抑孩子的能動性和探索精神。
20.連嚇帶騙
孩子吵著要買玩具,你不想給他買,就跟他說:“聽話,不然警察叔叔來抓你了”、“聽話,不然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Tips:當孩子發現“自己被騙了”,以后就不再相信大人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