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還記得今年九月哥大宣布退出U.S. News的事情嗎?現在,輪到哈佛和耶魯了。美國時間本周三,兩所頂尖名校的法學院同時宣布主動退出U.S. News排名!和哥大不同,哈佛和耶魯指責U.S. News衡量大學的標準存不合理,弄錯了教育的優先權,因此,他們選擇主動退出了。一年內幾所高校接連退出,全美最權威排名路在何方?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May 編丨May
【資料圖】
今年新聞頻出的U.S.News大學排名又爆出了一個大新聞!
據《紐約時報》當地時間11月16日上午報道,耶魯和哈佛法學院以 “評級方式存在缺陷”為由,宣布將停止參與并脫離U.S. News排名。
圖源:New York Times
和不久前哥倫比亞大學因為數據造假要退出U.S.News排名不同,這一次,哈耶兩所法學院是因為不認同其排名方式選擇主動退出。
耶魯大學法學院在過去三十年中一直是該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在今年U.S. News的排名中,耶魯大學排名第一;哈佛大學排名第四。
這樣兩所頂級名校的法學院退出排名,對于有著近四十年歷史,也是世界上聲明顯赫的大學排行榜之一——U.S.News來說,當然不是一個好消息。但,這能撼動早已被詬病的排名系統嗎?這兩所法學院的行為,會引發更多大學對排行榜“不信任投票”嗎?
哈佛、耶魯法學院
為何聯手退出排名?
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在解釋各自的決定時表示,U.S.News只關注學生考試成績,而不反映學校對學生的經濟援助,破壞了學校錄取低收入背景的學生接受培訓和追求公共服務事業的努力。 “該排名存在嚴重缺陷,不僅無法推動法律行業的發展,而且直接阻礙其進步”。
在宣布退出的決定時,先是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Heather Gerken發布了一篇名為“耶魯大學法學院為何要離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排名(Why Yale Law School Is Leaving the U.S. News & World Report Rankings)”的聲明表達態度。
在過去幾十年U.S.News的美國大學法學院排名中,耶魯法學院長期位居第一。但是這并不是耶魯在做廣告,也不是耶魯所要的。
事實上,近些年耶魯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資金讓耶魯法學院變得更好,但同時有意去降低排名。
這因為U.S.News的排名存在復雜的缺陷(profoundly flawed)——排名低估那些院方支持公共利益的職業、need-based的獎學金和工薪階層家庭學生的項目。
我們認為這樣一排名破壞了法律職業的核心承諾。因此我們不再參與這一排名。
圖源:study law at Yale
盡管耶魯法學院在過去30年里一直是美國新聞列表上排名最高的學校,但耶魯大學法學院院長Heather Gerken表示,在她開始第二屆院長任期時,她一直在考慮排名。
當被問及耶魯大學已然排名第一,她為什么還會擔心這些問題時,她說:“ 這不是耶魯法學院的問題,而是法律教育和法律專業的問題。現在是退一步思考我們正在做什么的時候了。 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把全國最有才華的學校和學生帶到校園,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領導力。我們只是專注于我們的使命,我們一直專注于自身。”
Gerken表示,因為申請人、校友和企業對排名很看重,因此很多學校不得不倚重商業雜志的排名。 但是只有當排名使用可靠的模式和指標時候,排名才有用。
而U.S. News排名是一個“盈利”和“商業”的企業,存在嚴重缺陷。這種排名方法并沒有給像耶魯這樣支持公益事業、支持基于需求的援助、歡迎工人階級學生進入該行業的項目以足夠的重視,結果導致看重這些方面的法學院排名出現偏差。
法學院總排名的20%來自于成績和考試分數。這一占比很重的指標過于強調成績,給學校帶來了巨大壓力,使其忽略了那些無法負擔昂貴的考試,以及為此準備課程的學生。同樣,看重成績也鼓勵學校利用財政援助來招募高分學生。結果,數以百萬計的獎學金現在都給了分數最高的學生,而不是最需要的學生。
此外,Gerken還表示, U.S. News排名在描述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方面存在誤導性。
耶魯大學一直以鼓勵學生從事服務社區和國家公共利益自豪。耶魯大學每年設立獎學金(Fellowship)支持學生畢業后從事這些工作,但是U.S.News排名并不看重這些內容,甚至將畢業后從事這些工作的學生歸類到“失業”。此外,一些學生畢業后去讀研究生成為學者或從事其他職業,U.S.News排名也未能體現這些學生價值。
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John Manning也在同一天于官網上發出了聲明。
至于退出排名的原因,Manning認為, 排名方法可能會產生不正當的激勵因素,影響學校的決策,從而削弱學生的選擇,損害潛在學生的利益。
以債務指標為例,它可能意味著,法學院錄取了“更多有資源避免借款的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學校錄取資源更豐富、不需要借款的學生,但反過來會傷害到它需要幫助的學生。
根據Manning的原話,U.S. News 引用的整套公式都是錯誤的,阻止了法學院做對法律教育最有利的事情。用一套一刀切的指標,對全美192所法學院進行排名,完全阻礙了法律教育的進步。
基于以上考量,哈佛和耶魯法學院向U.S.News反映了他們的擔憂,并且一直在和U.S.News協商,但是 結果并沒有任何改變,因此進行了大量的討論之后,他們決定退出。
耶魯法學院發布聲明稱:“我們耶魯法學院做出這一決定是因為我們的原則和承諾與U.S. News排名所反映的方法和激勵措施不可能協調一致。”這一決定并非輕描淡寫,而是經過幾個月的深思熟慮后做出的。”
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John F Manning在聲明中表示:“我們的原則和承諾與美國的方法和激勵措施已經變得不可能調和。”
退出事件,對U.S.News有何影響?
那么,U.S. News排名實際情況如何呢?來看看U.S. News排名全美最佳法學院的指標:
質量評估(Quality Accessment)
-同行評估得分(25%)
-律師和法官評估得分(15%)
-就業成功率(Placement success)
-2020年畢業生畢業10個月后的就業率(14%)和畢業時的就業率(4%)
-律師考試通過率(3%)
選擇性(Selectivity)
-LSAT/GRE中位數(11.25%)
-本科平均成績中位數(8.75%)
-錄取率(1%)
學院、法學院和圖書館資源(Faculty, Law School and Library Resources)
-教學、圖書館和支持服務的平均支出(9%)
-師生比(2%)
-圖書館資源和業務(1%)
這些指標真的是衡量法學院的學術和教育水平最好的因素嗎?還是只因為這幾個方面比較方便量化而已呢?
哈佛大學宣布后,U.S.News語氣變得溫和。其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我們同意,考試成績并不能反映申請人的全部情況,法學院根據學校的使命自行決定申請人名單。”
當被問及U.S.News排名是否會繼續對耶魯進行排名時,美國首席執行官表示,其正在審查備選方案。并表示:“ 排名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答案。我們的使命是,而且一直是,為未來的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學校數據。”
首席執行官Eric Gertler(圖源:The Business Journal)
事實上,此次哈佛和耶魯法學院的退出不太可能顛覆U.S.News。
首先,只有法學院退出排名。
其次,盡管U.S.News排名要求學校提供自己的數據,但大部分信息是公開的,U.S.News排名仍然可以使用公共數據對哈佛法學院等學校進行排名。
《紐約時報》的Vanessa Leroy表示:“耶魯大學法學院的行動不太可能改變美國的(逐利)行為。
反測試組織公平測試(Fair Test)的公共教育主管Robert Schaeffer也表示,“如果再有幾所名牌法學院迅速加入,這項舉措將具有影響力。”
就排名而言,其他排名前10的法學院中,許多似乎都在保持火力。
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學院稱贊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發揮了領導作用,并表示正在評估這一問題,但沒有立即表示愿意加入。
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拒絕置評。紐約大學官員表示,他們知道哈佛和耶魯的行動,但“我們還沒有就此事做出任何決定。”
理智看待大學排名
1983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即大家熟知的U.S. News,首次公布排名前25位的大學和文理學院。那份簡單的排名完全基于幾百位校長的主觀印象,跟今天復雜的算法相比,十分簡陋。
如今,大學排名都有了更加量化的標準:班級大小、師生比、SAT分數、畢業率等。根據不同的側重點,榜單還會考慮畢業生的薪資水平、科研成果數量、在校生評價等等。旨在通過“科學化“的指標,把大學的教育水平量化,為學生和家長提供參考。
但幾十年來,學院和大學一直對U.S. News排名系統持批評態度,稱其不可靠且教育優先次序扭曲。而且因為其指標量化,大學很容易鉆空子,就其評估指標進行針對性提升以提高排名,而真正的教學水平是否有所提升,并不是學校第一看重的。
今年6月,哥倫比亞大學數學教授邁克爾·塔迪厄斯(Michael Thaddeus)發表了一篇文章,指控哥倫比亞大學虛報了其向該雜志報告的數據。
哥倫比亞大學最終承認,其一些數據,包括本科班級規模和在該領域擁有最高學位的教師比例是不準確的,之后哥大宣布不再參與本科生排名系統。不過,U.S.News排名仍將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保持在排名中,但將其降至第18位。
無獨有偶,基于排名的算法,比勒費爾德大學僅憑一位作者,就在一年之內,在US News排行榜桑躍升了夸張的近100位。
比勒費爾德大學
這也符合反對進行大學排名者的想法:大學提供排名的數據很容易被操縱,而且因為衡量指標不同,排名也無法完全展示一所學校的綜合實力。
以高等教育界 “四大世界大學排行榜”為例:U.S.News排名、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QS排名和軟科大學排名(ARWU),具有很高的國際認可度,每年四大榜單排名的發布都是全世界留學生及雇主的重要風向標。
但是, 每個排行榜衡量指標不同,指標占比也不同。因此,同一所院校在不同榜單的排名更是大相徑庭,更別說具體到選擇某一專業時,排名的誤差會放大多少倍。
除了這些排名之外,更有:
The Prinveton Review網站對388所美國大學的160,000名學生進行調查,基于學生對“我在學校是否快樂”這一判斷,公布了 “學生最快樂的美國大學”榜單;
福布斯從學生滿意度、畢業率、就業情況和助學貸款等幾個緯度出發,用商業化的角度衡量大學的實際價值,出爐 美國大學的投資回報率的America’s Top Colleges的榜單
……
各類榜單入各眼,不必把其奉為圭臬,也不必避之不及。 榜單在某種程度上猶如一場考試,用以衡量學校的聲望和某一方面的水平,但是需要知道,沒有任何一種考試能衡量一切,也沒有一張榜單足以衡量學校的真正實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