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教師隊伍中出現很多“毒瘤”,他們披著為人師表的假面,卻做著最荒唐的事,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整體形象,也逐漸失去了家長的信任和理解。
其實,拉低教師隊伍姿態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資格證的報考門檻較低,非師范專業的人也可以報考,考下教師資格證就獲得了從教資格,就能成為一名教師。
但是對于沒有經過專業學習的人,很難承擔起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在從事教學工作中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在對中小學生的教育上,教師起到關鍵性作用。
為了規范教師們的言行舉止,約束他們認真對待教學工作,或將針對教師隊伍實行新政策,讓不合格的教師出局,也給廣大家長和學生吃下一個“定心丸”。
(資料圖片)
教師實行“退出機制”,以此約束不認真工作的教師
近些年關于教師的負面消息越來越多,嚴重損害了教師在大眾心中的形象,也讓家長們十分擔憂,生怕一時疏忽,將孩子送到不負責任的教師手中學習,后果不堪設想。
各地對教師的要求有所不同,為了更好地約束教師的言行,個別地區實行教師退出機制,作為對教師們的考核標準,主要還是針對幼師和中小學教師的行為約束。
對在職教師進行行為品德等多方面的考核,對于沒有通過考核的教師,給予退出機制的處罰,主要分為三種結果:直接解聘、待崗考察或轉崗。
任何一種結果,對于原本工作穩定性極高的教師而言,都是極大的打擊力度,對于實行退出機制的地區,教師將不再歸為“鐵飯碗”隊伍中,教師這份工作也沒那么穩定了。
“不合格”的教師就要出局,公務員在旁瑟瑟發抖
眾所周知,公務員和教師一直存在明里暗里的對比,經常有人將公務員的薪資標準,拿去和教師做對比,因此,造成了兩個行業之間的矛盾,讓教師和公務員之間的關系岌岌可危。
一度有公務員建議取消教師的寒暑假,教師回懟:如果能改成“朝九晚五”,他們高興還來不及!但是,此次公務員看到教師實行退出機制,忍不住在旁瑟瑟發抖。
不管是公務員還是教師,作為體制內的公職崗位,每天都是在辦公室中工作的,但是,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之處,實際上教師也屬于高強度工作,每天要應對的不僅是教學工作。
還有班級幾十個學生,教師需要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照顧自己班上的學生,相比之下,大多數公務員的工作更加輕松一些,在看到教師的退出機制后開始擔憂起來。
一旦開始在全國范圍實行教師退出機制,當政策順利落實后,難免會將目標逐漸轉向安逸的公務員上,為了能調動公務員對待工作的積極性,提升考核難度只是時間問題。
雷厲風行的“退出機制”,會影響到師范專業的報考嗎?
歷屆高考報考時,師范專業都是作為“大熱門”的存在,大批考生爭相報考師范專業,都是希望畢業后能成為一名教師,端起“鐵飯碗”擁有一份穩定且體面的工作。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隨著國家不斷地提高對教育的重視,也相繼提高了對教師的薪資待遇,自然也希望教師們能提高教學水平,力爭教出更多的國之棟梁。
教師隊伍中逐漸出現“佛系”教師,對待工作的態度是無欲無求的,每天只將上課當成工作,全然不顧班級學生的感受,一心只想著上完課就消失,這是退出機制被提出的根本原因。
很多人會想:退出機制的試行,是否會影響報考師范專業?答案是不會!教師退出機制從根本上來說,是用來約束那些工作態度散漫、不顧及學生的教師。
只要師范生們謹記教師的職責,深知肩上需要扛起的責任和重擔是什么,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就不會被退出機制束縛住,這樣一來,是否實行退出機制也就沒有太大影響了。
【筆者有話說】
教師,是學生們主要的知識來源,一位教師對待教學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一定的影響,甚至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
所以國家乃至各地教育部門,才會格外嚴格要求教師們的言行舉止,無形中給學生們造成的影響才是最致命的,希望身為教師的人,也能恪盡職守,肩負起教師的責任和使命!
今日話題:你認為教師實行“退出機制”合理嗎?是否會影響教師工作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