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的學校教育時空正被分解得支離破碎,學校心浮氣躁、疲于奔命,核心本該是教書育人,卻成了副業,非教學事務對老師和孩子們“反向占據”,老師和孩子們每一天都如同被上緊的發條,連軸轉個不停。如此一來,老師們和孩子們還會快樂嗎?
中國人常言“寧靜致遠”,如果學校、教師和學生無法進入寧靜的狀態,就無法進入深度思維。人心浮動,思維也在一片喧囂中停滯,淺表、疏漏成為常態。學習能力的提升、審美情感的熏陶、思維能力的發展、核心素養的結構化都會成為凌空虛蹈、緣木求魚。
在安靜的學校,人的心境會變得遼闊,有相對整體的時空,思維和情緒能穩定下來,學習也能進入一種深度,在安靜的學校,教師才能更加敬重常識、保持理性,深刻地學習和思考,系統地謀劃和跟進,“寧靜致遠”就能真正發生。學校不折騰,教師不盲從,學生不浮躁。大家從容,乃至優雅。一切才能恢復成該有的樣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些非教學事務的干擾到底從哪里來?
梳理&分類
找準非教學事務來源
根據經驗,大概來自六個方面:
第一,部門聯動需求。這是最常見的方面,比如各種突擊性的調研、部門聯動活動,各類非正式的會議,各項拐彎抹角的走訪、慰問。
第二,追名逐利自耗。一些部門要推動自己的工作,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在學校征文,和教育局合作比賽。攤派任務、開展比賽、資源下載,每一年學校都要接受洶涌澎湃的繪畫比賽,接踵而來的演講比賽,還有花樣百出的表演選送。
第三,教師“百搭擔當”。有些地方至今把老師當做招商拆遷、站街值守、巡塘守堰、App下載甚至漲粉推銷的主要人群,因為推得快,見效快。
第四,校園自亂陣腳。校園如果熱衷“作秀”,經常想著能不能有一些招人眼球的花招,那么漸漸地,學校、教師和學生都成了作秀的道具。
第五,即時通訊招徠。現在這樣一個自媒體時代,手機、智能設備叮咚一聲,我們就忍不住要去點一點。各種App是極盡的招徠,你說過的話,你搜索過的關鍵詞,明天就會連篇累牘地推送給你。因為商業是逐利的,所以好奇逐漸異化為獵奇,通訊逐漸異化為網絡的巡游,然而你看完一圈之后,只剩下一聲嘆息、兩種閑愁、三分羨慕、無盡巴望。
第六,未知情境干擾。例如家庭扭曲投射學校、家校錯位無端宣泄,以及無法預測的復雜情景。
超越固化思維
清單革命&邏輯重構
面對這些干擾,我們該如何突破?我們學校將破局的路徑梳理出了五個過程:全面梳理,系統研究,思維變革,邏輯重構,統合綜效。
非教學事務干擾的破局五路徑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全面梳理之后,我們就進入了系統研究。我們發現,排除非教學事務的干擾,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的主動擔當,也需要學校立足現實主動破局。浙江省在2019年出臺了《關于規范中小學進校園活動的實施意見》,杭州市印發了《關于規范中小學進校園活動的工作方案》, 學校在此基礎之上,決定以事務清單為抓手來落實一系列的扎實舉措。
系統研究之后是思維變革。2018年,我所在的杭州市拱墅區教育局,開展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育品質六大行動,關鍵詞為精簡、篩選、簡化、規范、數字、精準:
精簡會議(各科室每學期1次)
任務篩選(科室篩選過濾后到學校)
簡化考核(減少紙質報送)
規范建群(不超過2個)
數字政務(視頻會議、網絡報批)
精準培訓(融合篩除、嚴控次數)
這些舉措,確實地變革了我們的思維方式,與此同時,學校開始警覺并嘗試以清單壓減非教學事務的干擾:
· 學校每周接待不超過兩批次;
· 非必要不發放教師、家長、學生全員通知,杜絕讓家長加載APP、登錄網站入會員等;
· 各部門召開會議均須經辦公室審核研判,嚴格控制會議頻次,杜絕以開會代替落實、轉移責任;
……
一段時間后我們發現,清單運行固然從原則、規范、要事第一、保持定力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并且把許多非教學事務經由甄別和篩選具備了讓學校輕量協同的可能性,但在不斷出現紛繁蕪雜、更多打破舊的操作方式的情況下,以及無法預測的復雜環境中,它依然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忙碌的狀態。
于是我們進行了邏輯重構,從四個方面來排除非教學事務的干擾:
場景改造
目的是要在面對信息爆炸、智能手機的無節制使用、各種短視頻朋友圈的串訪干擾、各種標題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全新場景下,保持定力和冷靜。
所以,核心有兩條:
第一是重構教師的心態。
必須具備 “心如止水”的定力,必須具備“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切換能力,必須實現無關資訊社交的“斷奶”,必須讓內心足夠充盈,能保持適度孤獨,保持與喧囂的外部世界的若即若離。
第二是重建學校的生態。
營造深度的研究氛圍,抵抗淺層的互動;運行良好的學習機制,抵抗無事生非;倡導健康的運動氛圍,抵抗精神的萎靡。這三個抵抗,使我們學校始終保持生機勃勃的潛力。
清單革命
在原先的清單列舉的基礎之上,我們進行深度迭代。
遵循石子入水原則,熔斷漣漪效應。非教學事務按石子入水原則,將其影響限定在最小圈;對某些節外生枝、旁逸斜出的事務、評比、獎勵嚴格甄別、適度拒絕、逐步剝離。
簡單地說,就是如果黨政班子能解決的絕對不到行政領導那里去,如果行政領導能解決的絕對不到年級組長那里去,以此類推。
我們在原有清單嚴格執行的基礎上,系統化、結構化地與其它舉措互為呼應,將不同類別的非教學事務,根據不同場景進行相應處置。
學校非教學事務處置“石子入水”模型
客戶服務手冊
指確定學校的核心服務對象是學生和教師,確定所有部門的一級客戶均為學生,持續往復地推動學校重構運轉邏輯,將非教學事務婉拒、擱置、過濾、篩除,將服務課堂和學生作為第一要事。
視覺數治
指依托數字思維和信息化技術,讓信息和數據代替人跑動起來,并自行運算、過濾、篩選、統計,甚至以數字技術的原則固定、封閉堅硬、無法妥協來適度代替人的情感柔軟、因勢度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成為讓我們專注投入、排除干擾的殺手锏。
目前,我們學校構建了“麥果果”學校大腦,在圖書館、教室、洗手間、食堂處處都能看到數字化的技術支撐。
賣魚橋小學“麥果果”學校大腦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學校發展和管理就如同這山一程、水一程的持續跨越。越走到精細化、序列化、系統化,越能發現管理的同化、疏漏和可能。
我們正在努力翻越這座山,盡最大可能保持著學校品牌運營和教育教學的精進平衡,我們必須在忙碌喧囂浮躁的外在世界和單純清凈固守的內在追求間尋找新的平衡,主動擁抱這個世界,實現統合綜效,為的是,還學校一片寧靜的天空。
作者 | 羅才軍(浙江省杭州市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
來源| 文章據作者在第九屆中國教育創新年會主論壇主題演講整理
責編 | 芋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