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近日,北京市各區兩會相繼閉幕
(相關資料圖)
2023年
各區教育領域的新布局
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
新增學位、新建學校、擴容集團校規模
引進新學校、繼續深入實施“雙減”
......
各區均為2023年教育提前布局規劃
此外
代表委員們提的議案和提案也聚焦
“雙減”
學生心理健康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各區新年著力擴增學位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2022年,東城區深入優化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擴增學前學位,在和平里、體育館路街道新增3所民辦幼兒園,增加學位共計720個。小學新一年級擴充教學班44個,新增學位2200余個。新增4組一所小學對多所初中定向名額派位入學學校;東城區天壇東里小學整建制并入景泰小學;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成員校東城區史家實驗學校并入北京二中教育集團,推動教育資源布局優化和品質提升。
2023年,西城區將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繼續通過區域資源調整,區內外學位聯動,推進學位保障工作,計劃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萬個。
目前,朝陽區全區共建有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北京中學、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等中小學教育集團18個。2023年,朝陽區計劃新建、改擴建2所中小學,增加學位1080個,優化學前資源布局與結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87%以上。
2022年,海淀區持續優化學位供給,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1350個、中小學學位10040個。推進“公參民”學校規范管理,7所學校“民轉公”。2023年,海淀區將繼續多途徑擴大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增加中小學學位5560個。增加學前教育普惠性學位1000個。
今年石景山區計劃完成北京市十一學校石景山學校、金頂街小學建設并投入使用,屆時將增加中小學學位2940個,推進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新址)建設施工,開工建設首鋼東南區配套學校和衙門口配套小學。
昌平區將實施優先發展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竣工投用沙河中心幼兒園等項目,將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提升至38%。開工北師大昌平直屬學校、天通苑清華附小等項目,新增中小學學位3870個。
2023年,房山區將加快推進中小學校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增中小學學位2660個。延慶區太平莊小學附屬幼兒園將于2023年9月開園投入使用,補充學前學位60個;此外,通過內部資源整合,新增小學學位400個。
一批新建校納入規劃
2023年,朝陽區持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啟動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等3所學校建設,縮小城鄉間、區域間、校際間差距。
隨著教育集團化辦學持續推進,豐臺區多個知名教育集團陸續“擴容”。2023年,豐臺區將加快推進北京十一學校中堂實驗學校、北京第五實驗學校(科技園校區)、北師大實驗中學豐臺學校等重點學校工程建設,并將全面啟動基礎教育強基工程,整體推進項目學習改革項目,領航聯盟學校將擴大到26至28所,多措并舉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3年,房山區將引入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北理工附屬實驗學校高中部、黃城根小學房山分校、育才學校長陽分校將開工建設,青龍湖棚改安置房配套學校、房山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邢家塢小學力爭開工。加快清華附中分校高中部、十一奉先學校、北京第六實驗學校(人大附中承辦)、首師大未來實驗學校前期手續辦理。通州區將開工建設文旅區中小學,確保臺湖鎮公租房小學、東方廠安置房幼兒園等投入使用;啟動運河小學教育集團等第三批集團化試點;加快職業院校特色專業建設。
據記者了解,平谷區教委將對部分小規模學校采取撤銷、合并、跨區域招生等方式進行調整。今年啟動兩所幼兒園建設工作,可提供900個學位。今年平谷區將重點推進馬坊第二幼兒園新建工程、興谷幼兒園新建工程、馬昌營學校改擴建工程、西瀝津小學改擴建工程。此外,做好十二年一體化學校新城學校施工前各項準備工作。金海湖學校新址啟用項目繼續推進。
延慶區今年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一職遷址新建、4所學校風雨操場建設項目完工驗收投入使用。四中體育館、三中改擴建、一中宿舍樓及食堂改擴建項目2023年完工;北京市八一實驗學校建設項目2023年完成主體結構施工。三小改擴建、世園小學、一幼分園新建項目預計2023年實現開工建設。密云區將加快推進密云一小綜合樓、檀營小學、朝陽濱河學校一期、第七小學、第八中學等新建、改擴建工程,全力保障學位供給,鞏固提升群眾滿意度。
各區持續深入推進“雙減”
各區兩會上,教育領域的話題是大家關注的重點之一。多區透露了未來一年的工作重點。目前,東城區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均開設課后服務,初中生、小學生參與率分別為97.72%、91.48%。區校兩級課后服務選修課程共計4100余門,學生通過菜單式選課方式自主選擇。2023年東城將穩慎推進中小學領導體制改革,并堅持五育并舉,完善大思政育人格局,以“質量雙升”賦能人才培養。新的一年,西城區將進一步實施“一校一案”,系統做好學校德育體系的建構,并繼續推進6所中學“小而精”和13所小學“小而美”工程,實現內涵發展。豐富課后服務課程供給,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據了解,2022年朝陽區成為全國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在持續落實“雙減”政策方面,2023年,朝陽區將繼續實施科研引領、科技賦能、管理優化、家校協作、區域統籌、社會協同、教師關愛等7項舉措,提高學校課堂教學水平、作業設計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的需求。
新一年,海淀持續深化“雙減”工作,全力推動校內提質增效、校外規范管理。積極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有序推進“雙新”示范區建設和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學校創建評估。持續推進智慧教育建設。全面開展干部教師交流輪崗工作。
門頭溝區將打造“山谷”“京西”系列教育品牌,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完善,37所中小學400余名干部教師交流輪崗。
延慶區將打造高素質干部教師隊伍。舉辦第五期青年人才班,優化隊伍結構、加強梯隊建設。完善師德專項考核辦法,精準補充緊缺師資,繼續推進教師全職交流輪崗不少于200人,推動市級及以上骨干教師資源輻射每一所中小學校,引領全區教師隊伍專業成長。
兩會聲音微記錄
“雙減”
在西城區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上,教育界別委員聚焦社會普遍關注的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問題,積極建言。劉衛東委員歸結為五點建議:一是匯聚合力,提升對“雙減”的區域統籌;二是拓展資源,優化課程供給體系;三是科技賦能,提高教育信息化服務水平;四是多方借力,提升中小學美育、體育發展水平;五是關愛教師,多措并舉為教師減壓。
東城區政協常委、光明小學正職副校長韓玉娟建議,進一步發揮東城歷史文化類博物館優勢,助力“雙減”提質增效。加強政策層面統籌調配;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大力扶持優秀館校結合項目的落地推廣;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設面向中小學生的博物館數字資源平臺,實現共建、共融、共享。
青少年身心健康
針對近年來多發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西城區多位政協委員提出了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建議:一是堅持政府主導地位,監督政策落地落實;二是堅持學校教育主體地位,進一步建設專業團隊;三是落實家庭主責身份,提升家庭心理健康關注度;四是落實社區主場職能,加大社區工作參與力度;五是堅守醫院主療陣地,全力做好心理特殊學生診治工作。
創新人才培養
在朝陽區17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區人大代表、呼家樓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校長馬駿的議案圍繞創新人才培養進行,具體從機制建立、資源共享、人員支持、學生創新成果轉化等多個維度梳理出相關建議。馬駿代表認為,創新人才培養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必須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培養,為學生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系統。
通州區政協委員,北京學校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通州校區副校長高超的提案為《盡早規劃盡早實施推進副中心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工作》,他認為,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他建議,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要做到上下互動、左右聯動,良性循環。上下互動就是做到小學、中學、大學全線貫通;另一方面要和高校、科研院所、科協等單位互動,創造條件、形成機制,讓優秀學生走近教授學者和科學家,走入實驗室,提前參與科學實驗。左右聯動就是打破學校界限,所有有條件的學校一起努力,形成合力,資源共享,共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學生提案上兩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各區兩會上,教育界別的委員們不只提交了自己的提案,還帶著學生的提案上會。
石景山區政協常委、北京九中校長林樂光和學生一起提交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的建議》這一提案。建議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在區級層面成立家校社協同機構,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研究協同育人機制。
通州區政協委員高超將人大附中通州校區學生的提案《打造副中心文化品牌更好發揮城市副中心文化功能》作為政協大會提案提交。學生們建議著力打造副中心響亮文化名牌,強化文化內涵挖掘和特色營造,促進文化創意與消費業態發展。開辟更多文化傳播路徑,拓寬文化傳播渠道。
本周末
北京也將進入“兩會時間”
小編將繼續關注教育內容~
文字:趙翩翩 張廣林 凌月云 趙艷國
張秋穎 付磊 常悅 張曉震 張娜 冉陽
李繼君 姜思瑤 郝彬社
編輯:付磊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