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處理日常事務。大事總匯于丞相,或最后請皇帝裁決。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丞相位高權重;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
三公九卿的主要特點為:
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
2.分工明確,行政效率高。
(資料圖)
3.丞相位高權重。
4.新的較完備的官僚制度。
5皇帝擁有最終決策權。
三公九卿的意義
1、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制度的建立創造了雛形。
2、主要是縱向集權、橫向制約,即一方面逐步限制和縮小丞相權力,直至廢除丞相。
3、逐步強化監督檢查體制,完善制約機制。
4、三公九卿這一制度沿用約達800年,并從結構上影響三省六部制,并左右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約達700年。可以說,三公九卿制,上承夏商周,下接隋唐宋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三公九卿制的作用:
三公九卿責任明確,分工協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官僚制度。三公九卿互相牽制,誰也不能獨攬政權,軍事事務只掌握在皇帝手中。
三公九卿制創造了建立以縱向集權和橫向制約為主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國家制度的雛形,即一方面逐步限制和減少宰相的權力,直至宰相被廢除,逐步強化監督檢查制度,完善制約機制。
三公九卿”制度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結構上對三省六部制產生了影響,對中國古代中央官制產生了700多年的影響。可以說,三鑼九卿制度繼承了夏商周,隋唐宋元,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三公九卿制中的公不包括:
中國古代三公九卿制中的“三公”不包括廷尉。三公九卿制度建立于秦朝,盛行于漢朝。它是一個綜合性的中央行政機構,行政、軍事和監督是一體的,皇帝的內政和國家事務是混亂的。三公九卿制的確立,確立了專政制度,即中央集權制度。
秦明時期的中央行政機關實行三公九卿制。在建立皇帝選舉和指導的同時,他們還總結了戰國以來殷國的官僚制度,建立了一套中央政府機構,以滿足封建統一國家的需要,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內史、典容、郎中令、少府、衛尉、太仆、宗正。
隋朝中國統一后,文帝制定了三省六部制,原有的三公九卿制逐漸被取締。從那時起,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一時的“三公九卿”制度基本上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