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校紛紛發表2023年新年賀詞,既有對2022的總結,又有對2023的展望。其中,中國海洋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雙一流”高校在過去一年已完成搬遷。新的一年,蘭州工業學院、聊城大學東昌學院等也將搬遷提上日程。
01
【資料圖】
搬遷在即
蘭州工業學院
蘭州工業學院在回顧去年一年工作時說,新校區建設項目資金籌措取得新進展,學校與建行蘭州電力支行6億元貼息貸款順利簽約并實現放款,為蘭州新區新校區建設和老校區搬遷提供了資金保障。
去年6月,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就蘭州工業學院搬遷問題曾向官方咨詢,隨后甘肅省教育廳作出回復:
為加快解決蘭州工業學院新校區歷史遺留問題,省教育廳積極協調省、市、區有關力量,督促蘭州工業學院依法依規進行資產處置,實現處置資金最大化利用,加快推動新校區收尾工程。因資產處置事關學校發展根本利益,涉及省、市、區多個部門,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時間,學校已制定科學可行的方案,細化了任務清單,明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提級提速推進,確保盡快搬遷,盡快入駐。
展望2023,學校表示,將全力推進蘭州新區新校區建設。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在新年賀詞中,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如此說:2023年,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任重道遠,學院也要完成校區搬遷、加快推進轉設等重點工作。
上海紐約大學
去年上海紐約大學曾傳出搬遷的消息,但受疫情影響,搬遷延后。2022年11月,據上海紐約大學官方消息,學校將于2023年初告別使用近九年的世紀大道校園,整體遷至前灘新校園。
02
順利搬遷
中國海洋大學
2022年,中國海洋大學完成西海岸校區一期建設并投入使用,建成校舍建筑面積約60萬平方米,首批5個學院、7000余名師生整體搬遷進駐。
青島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曾發布三年行動計劃,明確指出,推動中國海洋大學西海岸校區二期項目建設和啟用。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在新年賀詞中提及,2022年,該校新校區建設工作步入新階段,沙河校區南大門落成,核心區景觀湖竣工,完成沙河校區四個學院樓和南區食堂建設,部分學院和職能部門如期整體搬遷,公共教學樓實現開工建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發表的新年賀詞中也提到,2022年,啟動主體搬遷,新校區進入全面試運行狀態。
這里提及的新校區,即昌平新校區,位于昌平區太行路55號,坐落在燕山腳下、北沙河畔,中關村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占地總面積約78.9萬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為69.43萬平方米。
實現主體搬遷,是該校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舉措,是積極響應北京市委市政府“疏解整治促提升”,服務北京市“四個中心建設”的重大舉措。
南寧師范大學
南寧師范大學武鳴校區二期第二階段所有單體完成竣工驗收,順利完成四個校區、涉及13個學院、6000多名學生的調整搬遷,開啟辦學新格局。
據學校介紹,武鳴校區于2016年2月獲批立項,規劃用地總面積1826畝,計劃分三期建設。項目一期第一階段工程于2017年12月開工,包括兩棟教學樓、三棟學生宿舍、一棟食堂等8個單體共計10萬平方米建筑,2019年8月底全部建設完成。待三期工程完工后,新校區將達到容納2.2萬名全日制在校生的規模,成為南寧教育園區的精品工程、廣西高等學校的品牌校園、全國校區建設的靚麗景觀。
徐州工程學院
2022年,徐州工程學院城南校區整體搬遷至東校區,形成環境怡人、功能完善、貫通連片“大校區”。
廣東科技學院
2022年,廣東科技學院完成跨校區搬遷和雙校區教學辦公資源優化配置,提升資源綜合使用效益。持續加快松山湖校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南城校區圖書館、宿舍樓改造工程和松山湖校區校園視頻監控系統建設,校園配套設施持續改善。
內蒙古藝術學院
2022年,內蒙古藝術學院云谷校區順利搬遷啟用。
學校表示,建成云谷校區,將從根本上改善學校辦學空間狹小、發展受限的問題,為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奠定了長遠的發展基礎。
云谷校區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新區,占地685.84畝,規劃在校生規模8000人。項目工程整體建設規模24.12萬平方米,先期建成13.87萬平方米,包括學生1號公寓和教學主樓、視覺傳達教學樓、學生食堂、風雨操場、運動場看臺、行政辦公樓、圖書館等8個單體建筑及配套工程。
03
新校區落地
另外,部分高校在2022年推進新校區建設,加大校園基礎設施建設。新年賀詞中,多所高校透露了建設進展——
安徽理工大學
2022年,安徽理工大學錨定重返省會,合肥校區順利落地。時隔半個世紀重回合肥辦學,在合肥校區一期(340畝),組建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學院、碳中和科學與工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在合肥校區二期(320畝),與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共建城市安全科教融合學院,建設科教產教融合園,構建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創新鏈貫通的高端人才培養體系。
河南師范大學
過去一年,學校在毗鄰鄭州的平原示范區謀劃占地3000余畝的科技創新港,積極探索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主導,國資平臺統籌融資,學校以租代購的新校區建設新模式,努力打造人才與開放共享體、科技與產業融合體、技術與服務結合體、校區園區社區創新實體,并將通過富有競爭力的人才待遇和發展環境,形成人才匯聚的高地和科技創新的高地。科技創新港第一期占地1800余畝的創新科研平臺集群和理工學院項目推進順利,困擾師大多年的辦學空間嚴重不足與人才引進區位優勢差的瓶頸即將突破。
暨南大學
優化“一體兩翼”辦學格局,番禺校區二期工程加速推進,珠海校區科技園建設如火如荼,深圳校區蓄勢待發。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知識城校區新校址破土動工,新校史館落成開館。
南方科技大學
正式啟動校園建設三期工程,建成后校園一、二、三期總規模將達到125萬平方米。
廣東醫科大學
湛江海東校區一標段樁基工程開工,首棟主體結構于2022年11月封頂。
宜賓學院
2022年,宜賓學院辦學條件再提檔升級。投資二十多億元的臨港校區二期建設已建設完成進入最后的收官階段,圖書館、活動中心、教學樓等配套設施將在近30萬平米的新校區交付使用,屆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將得到根本改善。
長治學院
經過積極爭取,在長治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長治學院在濱湖教育園區獲得規劃建設用地1200畝,新校區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各高校網站、官微、北京日報、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半島都市報、南方+客戶端等,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