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可以說是甚囂塵上。因為三年來的疫情影響,經濟的下滑,導致許多行業不景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畢業生就業就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雖然國家多次出手來緩解畢業生就業的壓力,但是畢業生就業依然是一個社會性問題。
盡管就業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但是大學畢業生們對于就業的期望值還是很高的。不少的大學生都期望自己能找到一份工作輕松,薪酬待遇高的心儀崗位。進入大四之后,專業課已經差不多都學完了,畢業生們都在為畢業做著準備。這其中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準備畢業論文,為論文答辯做最后的沖刺。
而不準備考研的學生,他們就開始尋找實習單位,給自己理想中的企業投簡歷,尋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崗位。盡管只是實習,但是許多畢業生還是對崗位有著明確要求的,尤其是在薪資待遇上有著自己的考量。而這往往就會出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在不經意間,往往會讓自己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學生畢業了是不是就要就業?現在,這不是一個問題了。有的畢業生積極準備考研,有的畢業生準備出國留學,而還有一部分既不想深造,也不想馬上就業。
這些既不想深造,也不想就業的畢業生,他們準備做什么呢?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為將來就業做準備——去游學,去為創業做考察,分析市場,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這說的很是高大上,但是是不是這么一回事呢?
恐怕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吧——一個連將來的發展方向都不明晰的畢業生,他們能深入到行業中看到什么,發現到什么呢?他們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只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是一種逃避的行為。
他們之所以不急著就業,實際上就是眼高手低的表現——對工作崗位的期望值過高,一般的崗位看不上,想著一入職就能拿到工作輕松而薪酬高的工作。但是,這樣的工作能有多少呢?就是有,這樣的工作又豈是他們這些職場小白能擁有的呢?——沒有多少的實際能力,還好高騖遠,沒有一點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誰能對這樣的人放心呢?
現在,各行各業都相繼復工,大學應屆畢業生也開始踏上求職之旅。要是能在畢業之前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沒準就能留下來呢?許多應屆畢業生都有這樣的心思,小吳也有著這樣的想法。
小吳在看到自己心儀的企業的時候,對于人力資源助理很感興趣,就主動給HR發送了消息,表達了自己想要獲得這個職位的想法。但是沒有想到,就是這一個普通的求職,沒有得到心儀的崗位不說,還被HR奚落了一頓。
這又是什么原因呢?問題就出在小吳對自己的薪資期望值上,他認為自己期望的薪資是7000—10000元。而HR在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奚落他稱“真敢開價,用不起”,還質問他“你覺的你能拿7000-10000?”
小吳看到了這樣的消息,感到有些不理解。參加校招的時候,有企業給出了5000元的月薪,還是中西部城市。現在,自己來到了沿海城市,經濟發展都很好,自己把薪資的期望值拉高一些,有什么不可以呢?
自己只是對崗位做出薪資期望值,你覺得我的薪資報價高了,你不是可以直接拒絕嗎?為什么要這樣出口傷人呢?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好嗎?HR這樣傷人自尊,就能體現他的威勢了嗎?讓人不能理解。
求職是高校畢業生都要經歷的階段,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小吳求職被HR奚落,看上去讓人看著不舒服,但是HR說的也是實情,畢竟你不是出自名校,學的也不是熱門專業,還只是一個實習生,能有什么企業會給他開出7000元以上的月薪呢?除非是這個企業人多錢傻,否則都不會做出這樣的決斷。
7000——10000元的月薪,在一線城市很多,但是也分行業分崗位的。而小吳應聘的崗位是人事助理崗位,這個崗位本身的工資就不是很高,你怎么能對它的薪資待遇有著過高的要求呢?顯然不是現實。
應屆生找工作的時候,要結合自身情況,做到實事求是。尤其是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提出的要求要符合自身水平,當然可以追求高薪工作,可是也不能盲目,更不能眼高于頂。
親愛的讀者,對于小吳求職人事崗位助理的崗位,月薪期望7000元以上,被HR奚落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