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41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6 分鐘
新課標提出,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強調整合課程內容。教師進行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大任務提煉驅動性問題,搭建學習支架?
新課標提出,推進綜合學習,探索大單元教學,強調整合課程內容。教師進行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大任務提煉驅動性問題,搭建學習支架?
驅動性問題好比大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中任務開展的“一把鑰匙”。
(資料圖片)
我從“聞道”與“循道”兩個角度探索設計大單元教學中驅動性問題的有效策略。
【聞道】
厘清關系是設計驅動性問題的出發點
· 大任務與小任務
大單元整體教學以學習任務群的形式呈現,構建學生整體性思維,落實核心素養。語文新課標提到“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
一個具體的目標任務可以分解為幾個具有一定層次性、邏輯性的小任務。
在大單元教學中,這個具體的目標任務稱為大任務,是“典型且有意義的”學習任務,是單元整體學習的核心任務。而由核心任務分解成的有層次、邏輯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則被稱為小任務,這些在主題、目標、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相關聯的小任務組成了“學習任務群”。
單元大任務具有包容性和系統性,它以目標為導向,統領所有的小任務;小任務從屬于大任務,具有針對性和連續性。
每個小任務不是孤立存在的,具有內在的邏輯關聯,且與大任務的情境、主題、內容體系相呼應。
每一項任務既是前一項任務的擴展,又是后一項任務的準備,通過循序漸進落實每個小任務,讓學生經歷一個持續探究的過程,最終完成大任務,實現單元整體的學習目標。
大任務與小任務緊密關聯、有機統整,共同構成學習任務群,將知識結構化,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實踐中提升能力發展素養。
· 驅動性問題與大單元任務
大單元教學中的驅動性問題是基于學習任務群教學而設計,能夠引起并維持學習者持久探究行為的問題,可以由師生共同設計、探究和回答。
它相當于是學習任務的動力裝置,以“問題”去“驅動”學習任務,將學習置于具體問題之中,體現以“學”為中心。
處理驅動性問題并不是一個提出到解決的閉環,而是處于不斷提出后被解決又被提出的彈性過程。
教師可以根據單元學習任務的目標和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驅動性問題。
例如,探究型任務可以設計問題導向的驅動性問題,設計型任務可以設計角色代入的驅動性問題,制作型任務可以設計產品創制的驅動性問題,展示型任務可以設計分享類驅動性問題,評鑒型任務可以設計專題類驅動性問題。
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人文主題是“民間故事”,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復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故事”。
教師組織了“講不厭的民間故事”主題活動,設計了不同類型的驅動性問題。
有產品創制的驅動性問題:“經典永流傳,你讀了哪些民間故事?哪些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給他們制作合適的人物印象貼吧!”有角色代入的驅動性問題:“講好民間故事,做好民間故事傳承人!年級開展故事會,你會講哪個故事?怎么講好民間故事?”還有問題導向的驅動性問題:“借助目錄讀故事,你發現民間故事有哪些特點?請用表格梳理要點”“民間故事是穿越千年的精彩,以不同的形式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展現著文化的魅力,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哪些民間故事被改編成了其他形式的作品?請分類搜集資料。”
這些驅動性問題以產品創制、角色代入、問題導向為指引,密切聯系知識和生活,加強學生完成單元任務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幫助學生在保證學科核心內容基礎上具有足夠的開放性,提高了學生整合知識的能力,彰顯了單元的育人價值。
【循道】
有序進階是設計驅動性問題的關鍵點
驅動性問題是單元學習任務展開的核心和靈魂,具有激發和組織學習活動的功能。
設計驅動性問題,真切的“驅動”是前提,真正的“探究”是關鍵,真實的“學習”是根本。我嘗試“起—承—轉—合”有序進階的策略,設計驅動性問題,以統編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為例簡要說明。
· 起——基于單元整體,統籌布局,體現情境性與綜合性
大單元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可基于單元“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和課程標準,整合單元學習內容,確定單元核心學習任務,設計關鍵性的驅動性問題。
真實、有挑戰性、有趣味性的驅動性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緊扣語文要素和核心知識點,落實單元學習任務,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
觀人文主題,問題指向真實情境。本單元人文主題是“異域風情”。3篇選文體現了世界各地豐富多彩的自然、人文景觀的魅力,旨在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口語交際“我是小小講解員”。習作是介紹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民族自豪感。關注人文主題,本單元驅動性問題的情境可初步設定為旅游和探秘,欣賞世界風光,增強中國文化自信。
思語文要素,問題兼顧綜合訓練。本單元語文要素是“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這是單元大任務需要解決的核心知識。閱讀要素與習作要素緊密聯系,教師設計驅動性問題時,聚焦語文要素,加強目標導向,可關注兩者的結合和轉換,提高學生讀寫能力。本單元驅動性問題的設定可兼顧欣賞與介紹。
加生活元素,問題更具趣味和激勵。關聯生活設計驅動性問題,可使課程內容、語文實踐與學生真實生活更加協調融通,實現驅動價值最大化。對五年級學生來說,看世界是他們的夢想,愛分享是他們的天性,單元大任務的驅動性問題為“用心丈量世界,用情介紹中國”,進而分解成“絕美風景代言人”“古老遺跡探秘者”“文化遺產講解員”3個小任務。教師設計有效的驅動性問題,整合重構語文資源,驅動學生主動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從異域風情走向家國情懷的世界多元文化。
· 承——對接單篇文本,有的放矢,體現探究性與指導性
大單元教學的發展階段,教師可圍繞大任務的核心驅動性問題,針對單篇文本內容和特點,設計指向具體小任務的驅動性問題。
通過具有探究性與指導性的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語文實踐,在學習過程中持續性思考。
析文本特點,定問題指向。教師認真分析比對單元多篇文本,明確其承載的不同任務,依據文本特點確定小任務驅動性問題的指向,使問題探究的目的更加明確。《威尼斯的小艇》通過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語言表現小艇的魅力;《牧場之國》以動襯靜,展現荷蘭牧場的風光。小任務“絕美風景代言人”聚焦文本特點,指向“看奇妙世界,悟動靜之美”,教師設計的驅動性問題有“游覽水城,當小導游。品味文本觀小艇,你能結合圖示解說小艇設計之妙嗎?乘小艇,看水城情趣,你能運用動靜結合的方法介紹水城嗎?”“漫步牧場,圖鑒荷蘭,能給每幅畫面擬小標題嗎?概覽牧場動靜之美,小組合作完成牧場生活明信片,你們會怎么繪制?”幫助學生快速建立任務與目標之間的聯系,加深學生對任務的理解。
研篇章聯系,理問題層次。設計驅動性問題時,教師要注意篇章之間的關系,設置有梯度的驅動性問題,指導學生循序漸進達成學習目標。在小任務“絕美風景代言人”中,教師設計的驅動性問題鏈指向具體、針對性強,由扶到放,指導學生體會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的表達效果,深化閱讀理解,并遷移運用。教師將驅動性問題細化為特定情境下若干富含語文知識的實踐活動,創設真實性的探索空間,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由此及彼,從語文課堂聯結到生活應用,步步為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 轉——著眼高階思維,融通方法,體現思辨性和整合性
大單元教學的突破階段,教師可以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前提下,有效預設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提煉轉化;也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出發,融通學習方法,有效整合。
通過具有思辨性和整合性的驅動性問題,提供多維度探究空間,引導學生在層層遞進的任務中調動高階思維解決問題,實現語文知識內容主體化、系統化,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多法“探秘”,促思維發展。教師捕捉文本獨特的“秘妙之處”,或者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然生成的疑惑點、沖突點、異同點,將其轉化為更具思辨性的驅動性問題。小任務“古老遺跡探秘者”,指向“尋人間奇景,感靜中遐思”,課文首次出現非連續性文本。教師組織了“解鎖金字塔,制作手賬”活動,設計了驅動性問題鏈:“尋美賞美,解鎖金字塔,對比閱讀,你能感悟寫法的不同之處嗎?”“聯想美,傳播美,搜集資料,請為金字塔寫廣告語。”“大膽猜想金字塔的建造過程,體會‘不可思議’,探究古埃及的成就。你能給金字塔設計‘魅力名片’嗎?”“花樣盤點非連續性文本,你能繪制思維導圖,制作‘云游’手賬嗎?”利用轉化策略,幫助學生將已有知識經驗、想法或疑問轉變成想要探究的驅動性問題,提升思辨性,借助文字、圖畫、表格、數字等進行個性化再創造,將學習引向深入,提高學科綜合素養。
整合推進,助學以致用。教師在對單元學習內容分析重組、二度開發生成任務的基礎上,設計的驅動性問題更具整合性。小任務“文化遺產講解員”指向“贊江山勝跡,展文化自信”。教師整合單篇課文、口語交際和習作等多項學習內容,設計的驅動性問題有“搜集資料,點亮地圖,趣覓世界文化遺產。看誰一站到底?”“資料變形記,誰是整理高手?文稿換新顏,誰是最佳講解員?”將搜集資料、改寫文稿、制作文創、發表倡議、創意介紹等多項學習活動整合在一起,更加強調內部協同性和整體性,引導學生在實踐性、綜合性活動中積極進行語言建構與運用。
· 合——立足實際學情,提升學力,體現開放性與創新性
大單元教學的總結延伸階段,教師可基于學生認知基礎或生活經驗,引出新的問題和探究,適切的挑戰具有足夠的內驅力,實現真正有效果、可持續的學習過程。
驅動性問題由單一轉向多元探究,具有開放性與創新性。教師組織“文化遺產耀中華”活動,“推薦文化遺產打卡地。朋友圈曬花樣文案,你會怎樣設計”“班級開展最美文創分享會,游覽地圖、景點模型、文化書簽……你喜歡哪種方式?看看最美文創花落誰家”,學生可以制作豐富多樣的作品在班級展示。這些驅動性問題“入手容易、完成不易”,學生突破自身局限,充分借助資料,選擇獨具特色的內容進行創作。
問題的解決過程不僅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而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使學科領域與現實世界建立關聯,提高了學生解決面向未知領域的復雜問題的能力。
大單元教學中的驅動性問題以“問”求“質”,以“問”明“法”,以“問”勾連,以“問”生“問”,促進學生深入閱讀,思維進階,并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作者系特級教師、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教育局教研培訓中心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