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懂,但作為父母的家長卻能明白,在教育這件事,家長吃的苦一點不比學生少:就單選學校這一件事,就令家長如臨大敵。
選好了,學生未來的每一步都能輕松不少;選錯了,優(yōu)等生的苗子就斷送了。家長的心愿很簡單:盡其所能,也要把學生送進重點學校。
(資料圖)
但盡其所能,卻容易失了分寸,浙江一位家長,為了幫孩子獲得重點學校的入學機會,選擇鋌而走險。沒曾想四年過后,父子成了“仇人”。
為了入學機會,父親鋌而走險,四年后卻被女兒嫌棄:你是我的污點
教育是壓在家長和學生身上的一座山,在學生苦凄凄地埋在試卷和書本中時,家長也在為了減輕他們的壓力,而“負重前行”。
在學生眼中再簡單不過的上學讀書,在家長眼中卻是個大學問。起點決定高度在教育中就是真理。
普通學校的學生,拼盡全力考進前幾名,成績和出路,都比不上普通學校的倒數(shù)。“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不過是一些家長的自我安慰罷了。
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在國內依舊普遍存在。為了盡其所能的保證公平,從應試入學到如今的就近上學,國家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但公平是對整體而言的,家長的心思,只在于自己的孩子能讀上重點學校。浙江一位家長,就曾面臨這樣的難題。
按照政策規(guī)定,他所居住的區(qū)域,是不能送孩子去心儀的那所重點小學讀書的。但愛子心切的他,卻做了一個鋌而走險的決定。
那就是“弄虛作假”,他花了300元買了一本有入學資格的房產(chǎn)證,并且采用不正當手段,瞞天過海地讓孩子順利進入重點小學讀書。
但四年后,這一“暗箱操作”被主管部門發(fā)現(xiàn),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位家長感到十分后悔。
他深知這樣的行為既不合規(guī)也不合法,但為了學生,他還是鬼迷心竅,選擇了這條不歸路。
但令家長沒想到的是,自己為了孩子才做錯事,最后卻被孩子嫌棄了:“你是我的污點,你害了我一輩子。”
父母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遠不止言傳身教,甚至會害了學生一輩子
家長知法犯法,既有失作為公民的義務,也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負面影響,不過好在,孩子沒有因為家長的無知,而扭曲了正確的價值觀。
也有家長表示:雖然行為有錯,其他人可以指責他,但他的孩子不應該對父親說出這樣的話,真是不知感恩。
有一定常識的家長就會知道,這位父親違法受罰,已經(jīng)記錄在案,從此之后,他就是子女的污點。
今后他的孩子,無論是考公、還是考編、參軍,都會被卡在政審那一關,換言之,公務員、編制崗、參軍入伍這些選擇,都被家長的一念之差堵死了。
不僅如此,大型國企、央企,在進行招聘考核時,也會對學生的背景進行調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背調”,雖然不如政審那樣嚴格,但也是主要的考核依據(jù)。
盡管沒有嚴格的要求,但有污點的畢業(yè)生,在應聘時會受到非常多的阻礙,所以學生那句“你害了我一輩子”,并不夸張。
如果這位父親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由子女承擔什么樣的后果,一定會更加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眼下的利害固然重要,但學生長遠的發(fā)展,才是重中之重。
家長為了學生的未來,愿意傾盡一切,竭盡所能,本意是善的,但不能沒有底線,無論是法律還是道德,底線都絕不能觸碰。
否則就算當時瞞天過海,也逃不過制裁,最終都會受到應有的處罰,害了自己,也耽誤了學生的未來。
寫在最后:
無論是考公還是參軍,政審的嚴格一方面是出于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警醒作用,家長只有意識到危害,才能遵守法律道德,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而國企、央企乃至大型私企,對于應屆生的背調,是順應國家的考核標準,這也是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希望同學們都能牢記。
成績固然重要,但品行端正才是大前提,贏得了分數(shù),卻丟了做人的標準,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畢業(yè)后走向社會,遲早都會因小失大,前功盡棄。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