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開學季
很多學校忙著開學
騙子也在忙著“開工”
(資料圖)
他們精心設局,花樣繁多
讓學生和家長防不勝防
面對花招百出的騙局
該如何見招拆招
花招一:化身“老師”,收取費用
開學后,班級家長群開始活躍起來,這時便有詐騙分子將頭像和昵稱更換成在校老師來加入家長群,添加群內好友,利用老師上課的時間差,仿冒老師發布收取學費、班費、教材費等費用的通知,誘使家長掃碼付款或向指定賬戶轉賬。
防騙提醒——老師篇
?
1.為防范騙子潛入群內,班主任可對本班級群的群成員身份進行再次核查,對身份存疑的盡快清除出群;
2.學校老師要加強聯絡群管理。家長群應開啟入群驗證功能,并實行實名制,對每一位入群的成員身份進行審核,避免陌生人隨意加入;
3.提醒學生們,不要輕易對外泄露相關信息。目前多起案發都是學生沉迷網絡,被騙子以各種理由騙取班級群二維碼。這一點,學校、家長都應提醒到學生,加強學校、家庭、個人相關隱私信息的保護;
4. 同時,要求群成員謹慎發言,不亂發、亂點鏈接,不輕易向無關人員轉發其中的重要文件通知等等。
?
?
防騙提醒——學生和家長篇
?
1.要分辨信息的真假。如遇班主任在群內收費情況,應先核查群內是否有兩個班主任頭像(微信、QQ頭像和昵稱是可以隨時更改的),如果有,基本可以確定是騙子。家長還可以向學校或班主任直接打電話、發短信,或者等孩子放學回來后再確認繳費事宜,不要急于轉賬、匯款,避免被騙。
2.對于涉及個人和孩子隱私的信息,盡量避免發在家長群或者其他公開的網絡平臺,也盡量不要提及孩子具體的姓名、班級等詳細信息;
3.家長、學生不要隨意對他人公布班級群信息,不要輕易拉人入群。若發現有新加入的人員,可提醒班主任核實對方身份;
4. 一旦發現可疑情況,請保存好相關證據并及時報警。
?
?
花招二:“能人”幫忙,運作入學
騙子謊稱自己是學業規劃老師,可以利用熟人托關系“運作入學”,當家長匯錢后,騙子隨即消失。
防騙提醒
?
騙子往往抓住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謊稱認識學校校長、招生辦工作人員,可以幫助“走后門”,以此為由收取巨額“手續費”“活動費”。在事情敗露之際,再以資金已用于疏通關系為由拒絕退回或人間蒸發,從而騙取家長錢財。
家長們一定要通過教育部門和校方等正規渠道咨詢和辦理入學手續,警惕“學托”“關系戶”,不要輕信他人謊言,以免造成經濟損失,耽誤孩子上學的時機。
?
?
這幾類詐騙大學生最易受騙,務必警惕
近日,各地大學生陸續返校,公安部刑偵局梳理去年發案數據,總結出幾類大學生群體最容易受騙的詐騙類型。
刷單返利類騙局
詐騙分子先發布兼職廣告招募“刷單客”“點贊員”等,拉人建群,讓受害人完成刷單等任務,并發放小額傭金。之后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刷單APP做“進階任務”,以“操作異常,賬戶被凍結”等各種借口誘騙受害人加大投入進而騙取更多資金。
貸款、代辦信用卡類騙局
詐騙分子先發布辦理貸款、信用卡等虛假廣告,引誘受害人下載虛假貸款APP或登錄虛假網站。以貸款審核為由要求受害人繳納“保證金”“手續費”,再以受害人操作失誤、征信有問題等原因要求受害人繳納各種費用。詐騙分子收到受害人的轉賬之后便關閉APP或網站并將受害人拉黑。
虛假購物、服務類騙局和
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騙局
先在社交平臺或網站發布廣告,當與受害人取得聯系后,以私下交易可節約手續費或更方便等理由,要求私下轉賬。待受害人付款后,以加繳關稅、繳納定金等為由,誘騙受害人繼續轉賬匯款,事后將受害人拉黑。
冒充熟人類騙局
詐騙分子使用受害人熟人、老師的照片、姓名包裝社交賬號,添加受害人為好友。以熟人的身份對受害人噓寒問暖表示關心,或模仿熟人、老師等人語氣向受害人發出轉賬或繳納費用的指令信息,并以時間緊迫、機會難得等借口催促受害人轉賬。
警方提醒
詐騙分子的騙術一直在更新迭代,但核心不變的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編造各種理由讓人轉賬匯款。所以,不輕易轉賬匯款才是硬道理。
文章來源:綜合自首都教育(ID:bjedunews)、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浙江公安微博、央視新聞客戶端
部分圖片來源: 央視新聞截圖、包圖網
本期編輯:武一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聯系中國教育新聞網。
覺得好看,點贊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