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箋留墨有情,春雨潤物無聲
(資料圖片)
交大這位班主任老師
十年來堅持與學生書信交流
400余封,70萬字
有書法,有故事
有理想,有情懷
《見字如面:一位大學老師與學生的十年書信往來》
新書發布,溫暖上線
正值開學季
一讀EDU編輯部將為5位幸運讀者贈送以上圖書(詳見文末)
隨著時代的發展,書信逐漸轉變為更快捷的其他通訊方式。而自2013年9月擔任 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班主任以來, 楊志彪老師每年都會和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書信交流,包括每學期的期末或開學寫給學生及其家長的公開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包括毛筆書信)。信件內容涉及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學習生活、心理健康、選擇堅持、體育美育等。十年來,楊老師撰寫的書信累計數量達400余封,字數達70萬字。一筆一畫之間,傳遞的是情感,溫暖的是人心;一來一往之間,堅定的是理想,塑造的是人格。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精選、結集出版的 《見字如面:一位大學老師與學生的十年書信往來》一書面世。這是一部十年寫就的情懷之作,是一個十年踐行的教育理念,正如楊志彪老師所說:“十年來,我見證了每個同學的成長,學生的堅強、勇敢、自信、樂觀、渴望、期盼、無奈、不安、彷徨,時常讓我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經歷的那些不眠之夜,那些刻骨銘心的往事,因而能夠陪學生高興,陪學生落淚,更讓我思考教育的意義,生命的真諦?!?/strong>
以下通過幾個片段,切身感受這長達十年的魚書雁信師生情。
1
思考大學意義,提高心靈修養
同大多數同學一樣,新的學期我充滿喜悅之情,因為有這么多新的面孔。我很喜歡大學這種環境,這也是我最終在大學任教的原因。教師可以變老,樓房可以變舊,但只有學生永遠年輕。大學的四年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嬗替,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你們剛一入學,恰似春苗,長勢喜人,怎不令人喜悅?
喜悅之后就是激動。我經常為自己從事的工作莫名地激動。我覺得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或者說是一件偉大的事。無關名利,只在內心的安詳和平靜,只為引導你們走在正確的路上,追尋生命的意義,思考心靈的歸宿……
2
和學生共同成長
孩子在交通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這樣匆匆結束了,剛入學時的新鮮、熱鬧、迷茫、彷徨仿佛都歷歷在目。我不敢確定,孩子在這一個學期里具體收獲了什么,我能確定的是孩子在成長——飛速成長!
在這一個學期里,我也在和您的孩子共同成長,這是教學相長的最高境界。從拿到學生名單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我與您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是這些可愛、優秀、極富個性的孩子推動著我不斷學習。他們年輕、積極、樂觀、高昂的精神面貌也在時刻影響我,正因為有這樣的一個正向的影響,我回饋他們的自然也是滿滿的正能量。我們班級就是在這樣一種良好的雙向互動中不斷凝聚、向前。
3
實踐的意義
中華民族的復興偉業,也歷史性地落在了你們的肩上,學習什么樣的理論,開創什么樣的事業,吸引著全世界的有識之士一探究竟。而對于個人而言,我們不可能全部吸收浩如煙海的知識和信息。如何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有選擇性地認識并實踐之,便是正確的實踐觀。
那些能夠長期進行有價值思考和實踐的同學,已走在時代的前列,他們從不會讓自己的時間變成空白,或深沉思考,或積極實踐,或認真讀書,或刻苦鉆研。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者理論知識,也在實踐中創造者新的理論。
?
作者簡介
楊志彪,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教師。2013-2022年間,擔任兩屆本科生班主任。曾獲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教書育人獎”一等獎(2017)、首屆網絡教育名師工作室(2021)、三育人先進個人、十佳班主任、金鑰匙獎、優秀班主任、優秀社會實踐指導教師、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稱號。所帶班級曾獲上海交通大學“先進集體”“五四紅旗團支部”。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課題10余項,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交通大學首屆晨星學者獎勵計劃后備人才一等獎、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后獎勵二等獎等。業余時間進行文學創作,任上海詩詞學會會員,上海交通大學教職工致遠文藝協會副會長、東方藝術中心會員,出版著作《時雨集》《交大映畫》,參編《詩文交大》,任《上海交大報》副刊專欄作者,有書法作品入選《書畫交大》及校慶書法展。
贈書規則
關注“一讀”在文末留言并添加小助手“一讀君”(id:edu_yidu),回復“贈書”,我們將抽取5名幸運讀者贈送本書。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一讀EDU”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一讀EDU”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文章不錯,分享給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