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孩子內向不合群怎么辦?孩子遇到排擠該怎么辦?孩子交友不慎怎么辦?孩子的各種社交問題常常讓父母頭疼,不知如何是好!下面就來看看我們的教育達人給到了哪些實用有效的好方法,幫助孩子打開“社交大門”。
要克制住讓孩子在社交能力上搶跑的沖動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社交發育狀況。@我的絲路花語指出:2歲以前的孩子,社交能力基本為0,通常稱之為“平行游戲階段”,也就是各玩各的,互不干擾。到了2-4歲,孩子們就開始進入“協同游戲階段”,孩子會開始有意觀察,看看別人在干什么、在玩什么,你在搭積木我想湊個熱鬧。等孩子到了4-6歲就開始進入“合作游戲階段”,也就是“社交敏感期”。到了這個時期,孩子開始能夠進一步的合作、分享,有了明顯的社交需求。6歲以后孩子還會持續發展自己的社交能力,家長要克制住自己想讓孩子在社交能力上搶跑的沖動。
社交的本質是先利他,后利己
孩子到游樂場玩耍的時候,想加入其他小朋友游戲當中,有時候會遭到拒絕,這時家長們往往會說“不跟他們玩了”。作者@少年商學院認為:這句話其實很危險。當其他孩子玩得正開心時,有一個陌生人問你是否可以一起玩耍,他們當下的反應一定是no,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他們并沒有惡意,也不是代表真的拒絕合作。這時候,我們要教孩子學會觀察,觀察他們游戲中是否還缺一個角色,讓孩子說,可以幫助做一些事情,這樣才能更好地加入到玩耍中。社交需要刻意練習,需要等待,需要觀察,需要給別人提供幫助,為什么?因為社交的本質、合作的本質是利他又利己,先利他,后利己。
慢熱型孩子需先培養自我表達能力
@玫瑤老師認為:氣質類型沒有好壞之分,也不存在“快熱”就一定比“慢熱”更好。性格慢熱的孩子,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觀察環境和進行獨立的思考,這種特質使得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一般不容易被“壞孩子”帶偏帶跑。對于慢熱型的孩子,比起“社交培養”,培養“自我表達”的能力更重要。當我們可以很好的表達自己,也就可以讓他人更好地理解我們,從而獲得更多的社交認同。
孩子被排擠不要點燃負面情緒
孩子受到排擠,家長難免心疼,但@雨軒媽媽育兒經卻建議:當孩子被排擠,我們不要去強化,去點燃他的負面情緒,這樣的后果,要么讓孩子養成一種習慣,要么形成敵對心理。我們要做的,是鼓勵他,遇到類似問題,把它當成一種挑戰,每個孩子都會對未知的挑戰充滿興趣。
毒朋友比沒朋友更可怕
@楊小七分享了好朋友的故事和自己的觀點:朋友的孩子同學總是慫恿孩子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孩子又很想和這個同學交朋友,她不知道是否應該干預孩子的交友。楊小七認為,如果孩子的同學總是慫恿孩子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危險的、擾民的、破壞環境、破壞公共設施等等,家長就應該及時采取措施,讓孩子遠離這些毒朋友,因為毒朋友比沒有朋友更可怕。
【更多社交技巧和方法,請戳這里】
關于【神獸成長計劃100問】:本欄目收錄家長們最關心的100個孩子成長問題,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等方面。我們會邀請相關專家、達人來給家長出謀劃策,并陪伴孩子共同成長。本期是神獸成長計劃計劃第6問,未來也歡迎更多作者產出優質內容,如有任何問題,可以發郵件至feixie@sohu-in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