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對孩子來說,快速適應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下文一位住在德國的媽媽,為了幫助女兒適應中學生活,做了不少的努力。在她看來, 大家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共同摸索、耐心磨合,但只要有 父母的陪伴與關心,一定會幫助孩子快速適應新學期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 特特米拉在德國(ID: tete-mila)
文丨特特媽 編丨May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原以為米拉會很快適應中學生活,她比較聽老師的話,課堂分肯定拿滿啊,課堂都好了,成績有什么好擔心的。
結果這才只是剛剛開始。
米拉的教學樓
筆記可真不少
可能是我跟她強調過每一學年的成績評估方式,米拉知道,在她的中學主科 (德語、英語、數學)是筆試成績占50%,而其他評估占50%。
副科如藝術、地理、計算機、生物、宗教等筆試成績僅占30%,而其他評估占70%。
要想最后總成績好,這個所謂的 “其他評估”很重要,它包括:
作業工整度、作業及時完成度、筆記做得如何、課堂參與度、回答問題是否積極、回答有難度的問題是否積極(比如不能總是朗讀課文才舉手)、正確率、課堂紀律等等。
但是中學的老師一開始就比較硬核,有些筆記是板書和口述在一起的,孩子們得自己抓緊時間記下來。
有些老師手寫體比較潦草,看清楚寫的內容還需要適應一段時間。
比如數學課,為了卷面整潔又漂亮,米拉的強迫癥犯了。
錯了趕緊用涂改液抹掉,結果又漏掉老師后面所說的,整堂課都在踉踉蹌蹌的東抄西補。
數學作業精確到毫米的劃線,她都能一點點耐心地劃上去。學校里沒做完的就回家補上
又比如德語課,老師喜歡用投影儀,投上去字就比較小,她又只能東看西看抄同桌的。
筆記確實干凈又整潔
還有地理課,旁邊的孩子比較吵,教室也不大,大家坐的比較擁擠,米拉就很受干擾,自己無法淡定。
尤其是鄰座女孩子們討論的抖音上的說唱歌手的內容,她也覺得好吸引人啊!
等回到家自己又開始懊惱,好像沒有好好聽課。
作業遞交時間與國內不同
德國中學的作業 不再是今天寫的明天必須交,而是很可能在下次上課前交。
比如今天上了生物課,布置有家庭作業,但是下一次課是下周二,那么作業就是周二前要完成。
所以老師也教她們,在 “家庭作業日程本”上登記作業時,不要把作業寫在 “當天”,而是寫在 “截止日”那天。
家庭作業日程本,米拉紀錄得一目了然
本來可能有好幾天的時間來寫作業,但遇上米拉這種“萬事喜歡做在前面”的急性子小孩,感覺每天都在狂趕作業。
平衡學習和運動的時間
周一周二每天15點半,米拉就要開始往州隊趕,回到家都已經19點了。
周三更是緊張到14點就要開始奔波在三個地方訓練,一直要到20點才全部訓練完。
周四14點要去吹橫笛,之后要去訓練晚上還有德語網課,周五是現在唯一比較輕松的一天,有空的話可以去俱樂部練一下球,也可以不去,畢竟周末了。
但賽季開始了,幾乎每個周末都有比賽。
急性子加上安排多,她一直在找節奏,踩不到點子上,就亂了。
然后新班級新同學,還需要 建立新的社交網。
她是小學班上唯一一個來這所學校的孩子,所有的人都得重新認識。
但小障礙是, 別的孩子幾乎都是帶著同學入班的,他們即使不認識米拉,也有自己的圈子。
但是米拉如果不主動走進他們,就太被動了。
女生之間開始學著跳抖音舞,下課結伴去小賣部,放學著相擁去吃飯,然后約著去你家我家,米拉都特別喜歡。
她努力的在放學上學時約著兩個同學一起走。
這兩個孩子來自同一所小學隔壁班,住在我們村子最最邊上,也是最靠近中學的地方,所以每天早上米拉不得不6點40就起床,以便能在7點半的時候提前到匯合地點,因為那兩個孩子住得離學校很近。
眼睛看不清黑板
火上澆油的還有, 眼睛居然看不清黑板了!
我去米拉班上開過家長會,教室比小學大一圈。
小學班上20個孩子,現在班上29個孩子,坐得也更緊密,米拉第一次被分配到的座位在靠墻的最邊上。
一個孩子算一個座位的話,在第五排。
米拉的座位離黑板不近
黑板上方有個投影儀,投上去的A4紙上的內容黑壓壓的一片,根本看不清內容。
火速帶米拉去看眼科醫生,雙眼100度,跟今年1月份我們測量時并沒有變化。
當時她對框架眼鏡或者OK鏡的態度非常不屑一顧,覺得不用戴也沒問題。
現在為啥看不清了呀?
坐在最后一排感覺真的看不太清楚
梳理問題,一一解決
中學開學才第三周,就遇到那么多小問題,快速搜集到孩子的這些警報信息,我趕緊的把這些都幫助她梳理了一遍。
第一,首先是情緒疏通。
這點也是家長會時,老師第一個提到的。
中學和小學不一樣, 過渡期最好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打個強心針:
你在她身邊,你不會過度干涉她,如果她需要幫助,請她一定來找你,隨時奉陪。
老師說這樣的好處是,讓他們自己先調整一下,感受出哪種方式更讓他們舒服。等他們來找你,比你總是幫他提前規劃更有效率。
但是你最好不要離得太遠,因為孩子自己調整也容易倦怠,他們說不定會找到一些偷懶的辦法。
比如,算了,懶得寫作業了,懶得記筆記了,可以讓同學拍照給我打印下來,干脆少去訓練,或者沒人主動找我我就自己玩。
另外米拉的班主任在家長會上還提到關于 分數。
她說,我請求家長們一定一定不要太在乎孩子某一次考試的成績!
請考慮你們的措辭不應該是”你為什么考的不好?“,而應該去說”我們來看看下次如何考得好!“。
她說,即使孩子們這次沒有考好,他們也是協會里很棒的網球選手、家里的好哥哥姐姐、班上的好同桌或者好的舞蹈家!
孩子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不是只有這一門課的分數。
不要把他們貶低得一無所事,一定不要讓孩子帶著害怕的情緒帶成績回家,這樣將來會有更多的問題,他們不一定會考得更好,反而可能會隱瞞、撒謊、憂郁、厭學……
我把班主任的話轉達給米拉,她可開心了。
雖然她自己很在乎成績,媽媽也不希望她掉隊,但是好在老師提前有給媽媽打預防針, 要學會辯證的看待分數,這一點讓她放松了不少。
第二,火速去預訂了OK鏡。
特特當時的狀況就是,小學時什么都能看清楚,一上中學就說看不太清楚,但還可以勉強看看,可以抄同學的筆記,差不多六周會換一次座位。
結果就在等眼科醫生Termin、去配眼鏡、適應眼鏡、不喜歡戴眼鏡的來來回回的過程中,他的眼睛度數加深了。
有特特當年的慘痛經歷,米拉一說看不清,我立馬去訂回了OK鏡,第二周周末就開始戴上了。
今年一月份做眼睛常規檢查,醫生就說米拉有100度,還想著眼鏡可戴可不戴,也沒有督促她非要戴OK鏡。
在眼鏡店驗光的米拉
開學立馬知道真的看不清黑板了,雖然度數并沒有漲,但是上課的環境變化了。
再次使用OK鏡,她佩戴摘取很順手,加上確實看得更清楚了,效果非常好。
第三,筆記記錄和作業完成。
筆記完全可以課后修改,或者回家修改,先把最重要的紀錄下來。
追求整潔的頁面是對的,但是過于強迫癥的追求當下就做完美,容易跑偏。
目的是記好筆記,在時間不夠,經驗不足的情況下,先將就著把內容紀錄完整,有的地方可以劃掉。
我們把每一門課的書本習題分門別類,非常好找
學校發的Hausaufgabenheft(家庭作業日程本)就挺好的,按照日子一天天的做,不用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尤其是像藝術課、地理課老師會讓做一些手工類的教具,幫助理解,本身就需要一些時間來打磨,更不應該把自己逼來當天要全部搞定。
這部分米拉跟我抱怨后,我們一起把她的任務分成了三份,一天完成一小份,時間壓力就減輕了。
第四,時間的統籌安排。
既然學習和運動都少不了,那就要合理統籌安排時間。
她急著寫作業是對的,上課認真聽課也是對的,把學期總評分的寶押在課堂上更是合理的。
老師之所以把課堂分放那么高,也是希望孩子們好好聽課,以校內為主。
所以, 知道學習的側重點在哪里,很重要。
有的放矢,抓一些,放一些,在梳理得過程中我們發現了 To Do List的重要性。
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今天必須完成的,剩下為另一部分。
“當日必做”的項目涂上顏色, “必做項”完成后按順序做 “選做項”,不勉強自己非要提前完成不必要的功課。
米拉9月底要參加德國乒協的1級選拔。
一共有3級,由德國各個州的州隊推薦,進入五省選拔,過了第3級才能進國少隊,如果有名額的話。
這樣的見大世面的機會自然非常的好,但是我們心里有數,主要是去觀摩學習的。
還被黑森州推選去參加10月底在比利時舉行的國際乒乓球邀請賽,第一次出戰11歲以下年齡組。
這兩個大型活動都要請一兩天假,占用上學的時間,加上剛剛上中學第一個月,新老師、新同學、新環境,新學科和中學小學不同的學習方式。
慶幸的是,她在小學時的學習習慣還不錯,首先完成校內功課的意識很強,并不會拖到訓練完回家累到來不寫作業。
升中學的第一年面臨的挑戰很密集在一起,一開始的不適應也確實有點煩惱,但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共同的摸索、耐心的磨合,肯定會慢慢的適應中學的節奏噠!
本文授權轉發。特特媽一家四口生活在法蘭克福,拿到德國經濟學碩士后,她就職于德意志銀行數十年,從老大5歲開始記載孩子們在德國讀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和中學的教育經歷,偶爾也寫寫生活感悟。
關注外灘教育
發現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