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大學專業報考熱度,排名在前三名的都是電子信息類的專業。而臨床醫學專業位居第四名,在網絡時代快速發展的今天,醫學專業依舊能夠被很多學生堅定的選擇,也真的是專業報考里面的“清流”。
其實隨著這幾年來的大環境的一些變化,很多學生都有了學醫的想法,家長們對醫學領域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十分看好。而且在經濟發展速度穩步提升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身體健康,家里面有一位醫學生,也更加安心。
因此這兩年來,在高考中選擇醫學專業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也導致部分醫學院校的錄取分數線水漲船高。但是醫學專業就好像是“圍城”一般,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卻想出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一位大齡女醫學生含淚哭訴,如果是三無家庭出身的學生,真的不要輕易學醫,未來能有什么發展呢?
每年在高考填報志愿階段,很多學生都能在網絡上看到過來人勸說不要學醫,甚至我們能經常看見“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話語。
這些人有很多是在醫學院校剛剛畢業的學生,也有很多是已經參加工作的醫學工作者。為什么這些人會勸學生們不要學醫呢?難道是害怕被搶了飯碗嗎?
其實并不是,聽完這位大齡女醫生的故事之后,學生們可能就會明白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勸后來的學生不要選擇醫學專業。
這位醫學生是94年的,快要三十歲的年紀,但是卻一無所有,目前還背負著將近7萬元的助學貸款。她表示自己還在讀研究生,每個月只能靠著600元的獎學金度日,而且作為規培醫生每天被當成免費的勞動力。
想要逃離但是一想到自己為了學醫付出的努力和金錢,就只能繼續往前走。她表示窮人家的孩子真的不應該學習,從讀研開始,在醫院輪轉了三年,沒有經濟來源,偶爾向父母伸手才能艱難的活著,未來更不知道能有什么發展。
其實從這位女醫學生的發表的帖子中就能看出來,醫學的學生要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如果家里面還沒有一定的經濟支持的話,真的不建議學生們選擇醫學這條路。
三個方面讓你看清,學醫遠比你想象的要困難
第一方面:學習過程辛苦,學習周期較長
醫學專業和其他專業從本科階段,就展現了與眾不同。醫學里面很多專業本科是5學年制的,而其他專業基本上都是4年。
而且通過5年的學習后,學生們也很難掌握醫學領域的精髓,想要提高就業率考研是比較好的出路。如果有能力的學生,選擇八學年制、5+3學年制也會更好。所以基本上很多醫學生畢業的時候年紀就已經比較大了。
學醫周期長不說,學習的難度又比較多大。別的專業的學生可能有摸魚的時候,但是醫學生就是無止境的學習,哪怕是工作之后也是一樣,如果學生沒有終身學習的覺悟,不適合選擇醫學。
第二個方面:前期回報問題
醫學生不僅學習周期比較長,而且剛剛畢業實習的時候,回報也比較長。拿著最少的錢,干最多的活,這是很多實習期醫學生的真實寫照。
所以在學生們剛開始就業的時候,難免會覺得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如果學生有想要學醫的想法,那么一定要提前了解。
第三個方面:家庭經濟條件問題
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現在這個社會,寒門真的很難出“貴子”。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從小就無法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上大學的學費,還要通過申請助學貸款的方式才能獲得。等到學生們畢業之后,還要長時間實習,在轉正之前的經濟情況都不會得到好轉。
如果說家里面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還能幫學生一下,但是如果是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家庭,真的不建議學生們選擇醫學。
且不說未來有沒有好的發展前景,光是就業情況,就讓很多學生感到無奈了。學生們如如果不是名校畢業生的話,想要被頂級的三甲醫院錄取,難如登天。
不過醫學專業有弊也有利。如果學生成績優異,能力出眾,而且能堅持下來,未來的發展也會很好,薪資待遇也會跟著經驗水漲船高,學生們要結合自身的情況綜合考慮。
今日話題:你對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