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眼里,尤其是父母那一輩傳授下來的經驗告訴我們,文科畢業生的工作大多數工作誰都可以做,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而理工科的工作,幾乎是文科生勝任不了的。
【資料圖】
“我甚至覺得,社會根本就不需要文科生”,這或許是很多人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根據某招聘網站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2年文科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為12.4%,遠遠低于理科的29.5%,工科的17.3%。
一位畢業于北京大學的文科女博士求職多次被拒,也凸顯出文科生在獲得工作的道路上的無奈與艱辛。
對于一般工薪家庭的孩子來說,讀文科還面臨一個更為殘酷的現實:沒錢。
為了適應社會對文科、理科、工科學生的需求狀況,近些年一些高校紛紛發力開展文科建設,而一些理工科院校正在啟動校級文科研究機構的清理工作。
前不久,長沙理工大學已經注銷了17個社科機構,注銷機構依托單位是經濟與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這一舉措也引來很多網友的關注。
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之一。學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創建的交通部長沙航務工程學校和電力工業部長沙水力發電學校,距今已有67年的辦學歷史。
2003年,長沙交通學院和長沙電力學院合并,組建了長沙理工大學。
現在的長沙理工大學是一所具有碩士研究生免推資格的重點院校,擁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8個。
在教育部的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長沙理工大學的土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工商管理、電氣、水利等5個學科為B類。
從長沙理工大學的學科評估結果來看,拳頭學科多集中在工科,電氣、水利、交通等一直都是學校拿的出手的專業。
站在學生的角度,長沙理工大學的王牌學科其實是電氣和土木,在行業內是得到認可的。但是近幾年電網的收入和工作性質的性價比高于土木,所以學生都更愿意讀沒那么王牌的電氣,而不是讀實力最強的土木。
對于湖南的老百姓,都知道一個道理:想讀文科,選擇湖南師范大學,想讀工科,選擇長沙理工大學。此次學校啟動注銷17個社科機構,在很多網友看來是一個明智之舉。在“雙一流”的環境下,長沙理工大學連續兩輪無緣,而同級別的湘潭大學已經搭上了雙一流的順風車。
如果再不集中資源優勢發展自己的拳頭學科,恐怕與同級別院校的差距會越拉越大,對學校的招生和師資引進都是不利的。
在美國,一家數據統計公司對美國各州各專業畢業生起薪、職業穩定期薪水,以及各專業畢業生人群中高中低收入水平的統計。
從數據的統計結果來看,文科畢業生和理工科畢業生在畢業后的薪酬水平走向是完全不同的。
1 在高端收入人群里,文科生和理工科差別并不大,就比如物理學專業和哲學專業的畢業生,前者年薪17.8萬美元,后者16.8萬美元,前者只比后者高5%;
2 理工科畢業生在畢業之初薪水確實很高,文科生則在畢業后多年會有更大的上升空間。
學文還是學理工更有前途,依然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