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有一批大學生迎來畢業季。這時候關于名校和就業薪酬的話題也被不斷提前,關于這一點,來聽聽華爾街日報的調查怎么說。
家長們在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大學時通常會被一條定律所左右,那就是你讀的學校名氣有多大,你畢業后的工資就有多高。
(相關資料圖)
因此,家長們盡可能地嘗試一切方法,力爭將自己的孩子送入最好的大學。他們覺得,就算現在他們為自己孩子所付出的學費高昂,這也是在為孩子未來的高工資打基礎。
01 在一定程度上,名校確與高薪掛鉤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上了名校的確與高薪掛鉤!
華盛頓郵報調查發現,8所藤校畢業生的平均起薪在7.5萬至8.1萬之間,超出平均薪資2萬至2.5萬美元。
哈佛也曾做過2021屆本科生調查,數據顯示,超過25%的哈佛畢業生一出校門就成為了中高產收入人群(年薪超過11萬美元)。
國內情況也類似!
根據中國薪酬網發布的數據,發現名校畢業生平均起薪均超過1萬,是第200名大學平均薪酬的三倍,差距相當明顯。
此外,大家比較關注的海歸留學生就業方面,數據顯示海歸職位的平均招聘薪酬為13719元,是國內應屆畢業生的是兩倍左右。
名校畢業生的起薪已經這么高了,當我們把時間拉長到10年后,他們的薪資還會有優勢嗎?答案是肯定的!
美國國家大學雇主聯合會顯示,拿到大學學位的人不僅起薪高,在一生的職業生涯里,收入也將遠超過沒有拿到大學學位的人。
其中,名校效應也體現得非常明顯。
藤校畢業生的收入是其他大學畢業生收入的2倍-6倍,哪怕是哈佛的中等學生,也要比普通大學的優秀學生賺得多!
名校之間也做過相應的統計——畢業十年后,哈佛大學的畢業生中位數最高,文科專業為主的布朗、耶魯和達特茅斯平均薪酬“墊底”。不過,這個“底線”已經也超過了全美大學生的平均薪酬。
不得不承認,名校學歷對于學生而言,不管是畢業后還是畢業十年左右,依舊能為他們的人生帶來一些助力。
然而,這條定律并不是永遠正確的。
02 什么情況下,需要重視大學聲望?
在對幾千名在校大學進行分析并追蹤其畢業十年的狀況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對于某幾個職業來說,名校學生的薪酬水平的確比高人一籌,然而在其他幾個領域卻沒有絲毫區別。
尤其對商業和文學藝術領域來說,名校出身的確對于學生未來的工資高低有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對于諸如科學技術、工程、數理領域而言,這方面的公司、機構并不很在意大學畢業生是否來自名?!劫Y的評定標準也遵從一樣的理念。
作者跟蹤調查并分析了7300名大學生畢業十年以后的去向,將他們的專業分為一下幾個類別:商學、工程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教育學等等,同時將大學分為三大類:包含了精英大學和高競爭性大學,中等錄取要求型和低要求型。
調查結果令人大吃了一驚。對于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相關的專業來說,平均工資并不會因大學類型的改變而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作者發現以上三類要求程度不同的大學中,它們的科學專業未來平均薪酬并沒有很大的區別,工程學畢業生也存在同樣情況,只是他們的工資水平在中等和低等型學校中有些不同。
那為什么會出現此類情況呢?
對于有潛力的雇員來說,在這些專業中就讀的技能性學生往往要優于名校畢業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學校所設置的課程都是標準化的,而學生們所要學的專業知識也大致相同。
出于這種考慮,學生們并沒必要就讀盡可能好的大學來確保未來的高薪酬。
這個調查結果對于一意孤行的家長們來說,有著意味深遠的含義。家長們應該明白一點,一味地追求名校夢會給孩子們帶來很大壓力,對于收入不高的家庭隨之而來的是大量不必要的債務。
03 執著于大學聲望,可能帶來什么損失?
從以上所有的研究和例子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家長們非常有必要做一些數據分析后再做決定。
因為選擇大學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其幾十年中所做的最大的一筆投資之一,因此學生和家長應該要收集足夠的資料,從而進一步估算出大學的學費支出和畢業后的期望工資。
每所大學都為父母們提供了用來估算學費的計算方案,同時也會提供有關不同學院或專業的畢業生平均收入情況。此外,許多學術部門也在追蹤大學生畢業后的去向,比如你可以知道:和哈佛大學的文科生相比,畢業于科羅拉多大學的文科生,有多少可以去當管培生或從事教學工作。
但是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數據都只是平均數,任何一個人的工資可能或高或者或低與這些數據。而且還存在著一個關于機會成本的問題:當孩子選擇一個專業時,家長一定會考慮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從該專業順利畢業,因為如果就讀該專業所花費的時間延長會導致學費的增加,同時也會降低潛在的未來工資水平。
04 大學聲望除了影響收入,還會影響什么?
家長們還應該明白,即使孩子進入了理想大學,這并不能保證他們攻讀理想的專業。
在某些大學,熱門專業往往招生人數有限,這就意味著即使是被學校錄取,還需要再次面臨專業選擇?;A課程的人數通常在錄取過程中占據很大一部分的比重,所以學生們需要根據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成績,估計自己被熱門專業錄取的概率。
此外,很多學生熱衷于獲取某一學校的大學文憑,是因為它能成為更好的研究生項目的敲門磚。有人選擇讀文科,認為這會為以后攻讀法學打下基礎,因此學生并不是特別關心在本科階段能在那個領域學到什么知識,浪費了許多大學四年的寶貴時間。
ICON SERVICE INC.
最后還有一點很重要:經濟壓力只是家長和學生負擔的一部分,學生的精神和心理壓力不容忽視。在競爭性強的院校里自然佼佼者云集,許多高中時期的尖子生會發現自己竟處于中下游水平。這種心理上的適應與調整才是最困難的。
所以,學校是否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融入新群體,體驗全新的校園生活等,這種精神上的益處遠比大學畢業后的經濟回報有效得多。
最終,擇校還是要基于學生的天資條件,興趣愛好。家長應該評估的就是進入一所大學會對學生的未來產生何種現實情況和身心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