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遠
管理是一門豐富的學問,更是一種艱辛的實踐。作為校長要領導、管理好一所學校,就要在學校管理實踐中不斷錘煉自己,在“實踐—認識—實踐”的螺旋上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在學校管理實踐中,成為一名優秀的校長要實現四大蛻變:學會科學放手,直面艱難困苦,拉高格局站位,迭代實踐認知。
(相關資料圖)
學會科學放手
為什么要“放手”
常見一些校長,特別是新任校長,往往對自己過去做過的領域,比如,教學管理、學生管理、運營管理,因為很熟悉,看不上下屬工作,不自覺地自己干;對不熟悉的領域,不放心下屬干,事事都自己帶頭往前沖,事必躬親。
這樣做,不能完全說不好,但也不能說好,因為沒有發揮出下屬、團隊的力量。在學校規模比較小的時候,校長帶頭沖一沖,任務很快就解決了,就像帶領一個班的隊伍打仗一樣,自己端起槍往前一沖,可能一個小關卡就拿下了,效率很高。
但當學校規模增大了,這種做法的弊端就很明顯了。就會發現自己再怎么沖也完成不了任務,反而什么事都卡在了自己這兒。校長為什么會不放手?某種意義上就是不會管理。科學放手是校長的一次蛻變。
怎樣做到科學放手
要明白校長的工作職責,搞清楚校長該做什么事。
民辦學校校長的工作職責主要有:
制訂學校發展規劃,交董事會(理事會)審定。
按董事會(理事會)批準的方案,自主決定招聘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
在董事會批準的預算范圍內,自主決定教職員工的薪酬。
根據董事會批準的學校發展規劃和預算,具體實施學校的基本建設項目和設施設備采購。
主持制訂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并向董事會備案。
根據學校規章制度規定的權限,審批學校運轉經費的立項和使用。
全面主持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這七方面工作從性質上可分為戰略、組織、制度和日常運營管理;從內容上,可分為運營管理和教育管理;實際管理中又可分為輕、重、緩、急,重要、次重要等等。通過分類把要做的工作理一理,胸有全局,搞清楚要放手哪些工作,自己要親自做好哪些工作,這是放手的第一步。
在熟悉各方面工作基礎上“搭架子”,完善學校管理的體制機制,這是“放手”的體制保障。要放手就要建立起學校管理架構,這是學校的管理體制,在日常運營中形成自己的運行機制,如,理事會、校務會等會議制度。這樣才能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放而不亂。
搭班子、帶隊伍,知人善用。柳傳志曾說過,管理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管理最終落在“人”上,要選好人、用好人、教好人、留住人。
對下屬真正心存感恩,真心對下屬好。校長作為一校之長,業績、功勞在于把整個學校辦好,這要靠全體干部教師共同努力。每個干部、教師的業績、功勞加起來就是校長的業績、功勞。這是學校任何人都搶不去的。因此,校長要感恩老師,真心實意地對老師好,不要在某些具體工作、業績上與老師“搶功”,不要隱匿老師的功勞。
知人善用、任人唯賢,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在工作中關注下屬的性格特點,在做事、成事過程中,摸清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擅長工作,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提高團隊整體的工作效率。
要培養骨干。在一個隊伍中,要抓住前20%(也許比例更多)的群體,他們是隊伍的骨干,關鍵少數,他們的水平決定了團隊的水平。如果校長能在團隊里多培養一些骨干的話,那么無論是敢于授權、還是知人善用都更容易執行下去,也更容易做到科學放手。
放手不是甩手
放手是為了更好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不能做甩手掌柜。一所學校常規的、程序性工作大約可以占到工作量的70%左右,這些可以通過完善管理體制,放手讓下屬去做。放手是為了有更多時間、精力做好應該親歷親為的工作,而不是甩手。
放手不是放棄責任。真正的領導,從來都不是被任命出來的,而是被大家追隨出來的。身為一所學校的領頭人,不僅要對學校的辦學質量、業績指標負責,也需要對下屬的利益和訴求負責,這樣才會有人才愿意追隨。
直面艱難困苦
資源短缺、艱難困苦是一個快速發展組織的常態
從普通教師走上領導崗位,大都因為我們使命必達,做出了突出的成績,達到甚至超出了領導預期。但走到管理崗后,常常會面臨任務無法按時完成和下屬抱怨條件差、任務重、加班多、身心累的雙重夾擊。等到坐上校長的位子,你會發現情況更甚。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做事關鍵在人,在所有資源短缺中,最困難的是人手、人才的短缺。只要公司、學校還在發展,人手永遠都是短缺的。
招人需要時間周期。團隊人員的補充往往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因為很多企業、學校從防范經營風險出發,都是看到業務起來后才招人,而不是先招好人等業務起來。
只要公司、學校還在發展,團隊的目標和任務永遠沒有上限。
管理層級越高,工作的偶然性越大、困難越大。發展中總會碰到各種意外的情況或面臨環境的突變,因此會產生各種偶發、臨時的工作。這些工作不僅沒有規劃,甚至時間還很緊迫,這勢必會造成工作量在短時間內增加。
不抱怨,不偷懶,想清楚,拼命干
怎樣坦然面對艱難困苦?我常說一句話就是,不抱怨,不偷懶,想清楚,拼命干。
要有正確的、積極的心理預期。不能期待資源完全到位、條件完全成熟后再做事情,而是要做好資源永遠會短缺、條件永遠不可能完全具備的心理預期,管理者永遠都是戴著鐐銬在跳舞的,否則管理就不會如此之難了。
“要讓打勝仗成為一種信仰,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管理者有了事業的激情就成功了一半,每位校長都應是一個“自燃”的人。“認為不行的時候,正是工作的開始”。在管理過程中,肯定充滿艱辛,有時候甚至會有“撐不下去”、感覺無力回天的時刻,成功大都是“再咬緊牙關堅持一下”后的勝利。
不能抱怨不停,爭論不休。一個集體最大危險不是慢,而是亂。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有困難是必然的,在遇到困難和矛盾的時候,要討論,但不能抱怨。一旦看準了、定下來了,就堅決干,在一些人似乎明白又糊涂時,干出成效來,認識也就統一了。
想清楚,不偷懶,拼命干。
要認認真真地研究自己問題,想清楚,做明白人,才能干成明白事。在這里,我特別強調要研究自己的問題,找到自己的路子。現在信息很發達,同行有什么新動作我們很快就知道了,但絕不能讓同行的做法、作為左右我們的戰略,影響我們的行動。要學習同行,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自己,腦袋長在自己肩膀上,不能放在別人胳膊上。這樣,才能有底氣,有主見,堅定信心,把自己事情做好。
不偷懶,拼命干。一個人能力有大小,能力大固然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但不是決定性條件,關鍵的是精神狀態,作為一名優秀管理者首先要做好吃苦的準備,離開吃苦就沒法搞好工作,離開吃苦也談不上水平,也不能提高水平。”一勤遮百丑“,勤于思索、善于琢磨,不尚空談、埋頭苦干,一定能取得驕人的工作業績。
正向看待資源短缺和艱難困苦
苦難鑄輝煌,資源短缺、艱難困苦是對校長領導力的極端鍛煉。只有經歷了眾多偶發事件、千難萬險,“在打仗中學習打仗”,校長的領導力、領導藝術才能得到升華。
有人說領導和管理說到底就是懂人性、識人性的,而只有在特別困難條件下,人性才能盡顯,只有這個時候才能理解“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領導與管理。
拉高格局站位
作為管理者,我們思考問題的高度,我們的格局和站位決定了我們的管理層次。拉高格局站位,是校長的一大蛻變。
學會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事情
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同一件事情,從更高的角色利益出發看待同一件事,可以很容易理解對方所堅持的立場的理由,也可以更清楚自身決策的局限,有利于培養自身的大局觀。在集團化辦學的條件下,思考問題往往不能僅僅從自己一所學校出發思考問題,而要從集團整體看問題,整體優化資源配置和品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解決集團辦學“集而不團,大而不強”的問題。
把80%的精力投入到20%的核心工作中。二八定律是普遍適用的,明確各方利益關系和學校各項工作的輕重緩急后,回頭看一下自己所處的位置,找到決定80%利益的20%核心工作,然后將你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中,它往往決定了你的業績指標是否達成,以及能不能被領導認可。例如,在一所學校里,安全、招生、隊伍建設、教學質量、家校溝通這些都是學校大事、核心工作,校長要集中精力親自抓、抓出成績。
向優秀的人學習。最直接的是觀察你身邊最優秀的人是怎么做的,向他們學習。
格局變大,姿態放低,力量才會向你匯聚
《中庸》中說:地低成海,人低成王。意思是說地勢低的地方才能成就汪洋大海,人的姿態低了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真正厲害的人卻在努力撕掉自己的標簽,放低自己,一心尋求自身的突破。低調做人,不是自卑,也不是怯懦,它可以讓身處高處的你時刻保持清醒。這既是是處世良方,亦是守勝秘訣。
格局變大,姿態自然放低。細品不難發現,大格局的大“鍋”里盛的是修養,是學識,是談吐;小格局的小“鍋”里盛的是自負,是不滿,是急躁。境界高的人,高處立,低處行,能以出世的豁達之心做入世的尋常之事。當一個人擁有足夠大的格局,對世界、對人生自會生出更多敬畏和謙卑之心,姿態也必然越放越低。
迭代實踐認知
人的認識是在“實踐—認識—實踐”的螺旋上升中提高升華的,校長的領導力、管理認知和技能的迭代也是如此。
工作要艱苦,思想更要艱苦,要真正讀點書,研究點問題,工作才能有大變化
人都有長處,都有短處,無論誰做了校長,都得”補課“。有的課上得好、學術水平高的老師做了運營領導后,學校的食堂、衛生都搞不好。一個人在某一方面經歷時間過多,其它方面就有可能是短板。
補短,最重要的是通過讀書、思考、總結,把自己熟悉的、有經驗的加以概括、提升,掌握一般的規律,這樣才能站得高,領導好全局。不讀書,實踐再多,悟性再好,也掌握不了領導與管理的精髓,難以成為優秀的校長。不學習理論,不思考研究,長期下去就可能變成一個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者。
學習理論、總結經驗、研究工作有機結合,三位一體,是學習的方法、總結經驗的方法,也是做好工作的方法。
提高領導力和管理水平要學點管理學理論
管理學理論的發展與校長領導力與管理水平的進步,有著相同的邏輯。從古典管理理論對管理對五大職能——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探索,到現代管理理論的行為科學學派對人的研究、管理叢林各學派對管理各個方面的深入研究,再到當代管理理論對戰略、學習型組織的研究和企業的再造,我們可以看出管理理論的發展與一位校長領導力、管理水平的進步有著相同的發展韻腳。校長在自己管理進步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找到相應的管理學經典作為自己的管理實踐的指導,實現自己管理水平的螺旋上升與蛻變。
如何學習管理學經典?我們很多校長讀過MBA,是管理專家。我讀的書很少,淺顯的自學體會是:
先讀一本《管理學基礎》(有許多大學教材可選),了解管理基本原理、基本職能;
再讀陳春花教授的《我讀管理學經典》,了解一些經典管理學著作的內容、意義;
結合自己的實踐重點讀基本管理學經典,學懂幾個基本觀點和基本管理工具。
總之,要養成一個翻書本的習慣,形成一個好思考問題的方法。
圍繞校長的核心素養,學習理論、總結經驗、研究工作,迭代實踐認知
當下讀書最大的障礙是工作忙沒時間,信息多知識碎片。我們應當十分珍惜時間,有效地利用時間。不要忽視零碎的時間,理發、洗澡、散步、坐車等頭腦空閑的時候,都可以用于思索;要把零碎的事情捆起來辦,想方法擠留出大塊、整塊的時間,使自己靜下來、讀點書,系統地想點問題。
人們常說,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對于一所學校的發展至關重要。一位好校長需要在管理實踐中,在“實踐—認識—實踐”螺旋上升中熔煉淬火,學會科學放手、直面艱難困苦、拉高格局站位、迭代實踐認知!
來源|RayGlobal
延伸閱讀:
教師成長什么是第一位的?聽聽于漪怎么說
優秀校長的八大特征
校長缺乏這種能力,就難以抵得住誘惑!看看優秀校長的三個標準
柳袁照:最優秀的校長、老師一定不在最重點的學校
“好校長”需要扮演的四個角色——校長如何引領學校改進實踐
“好校長”走得快,“共同體”走得遠,如何建立學校管理共同體?
徐霞霞:實現教師減負,校長應具備三種能力
北大附中校長王錚去職背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
“最富爭議校長”被免職!中國還會有第二個王錚嗎?
李鎮西:教師的解放與孩子的減負
程紅兵:這樣上課,才叫把課堂還給學生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魚與熊掌”可兼得!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教”“研”相長
李鎮西:我和魏書生“君子之交淡如水”|姚躍林:假如我們都成為魏書生
91歲于漪破例受訪:教育整天處在焦慮中,那怎么行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聯系我們加QQ:2636915649
閱讀原文”,進入“查看歷史消息”輕松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