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周洪宇,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長
普通高中教育在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現代教育體系的主要環節與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以及受教育者群體之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均衡,縣域地區尤其是一些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教育資源短缺,教育有效供給不足,不能很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振興縣域普通高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要實施縣中振興,必須健全完善各類保障機制,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補齊縣中教育發展短板,這既是教育公平所追求的目標,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內在要求和重要條件。
健全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切實支持縣中教育發展。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完善縣域地區普通高中教育財政經費分擔機制,實施中央、省、縣(市區)按比例分擔機制,進一步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普通高中教育經費的專項支持。二是改革教育經費撥款制度,可采用生均教育經費、獎勵補助經費與專項經費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化經費投入制度建設。三是政府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合理統籌、利用教育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門可以借助金融、信貸等渠道的資金優勢進行教育融資,并采取政府貼息、財政撥款和貸款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
健全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機制,整體提升縣中師資隊伍水平。一是建立縣中教師流動機制,制定多樣化優惠政策,吸引優秀教師到教育落后地區任教或傳授教學經驗,通過教師的合理流動與示范作用,提高縣中教師的綜合素質。二是建立縣中教師輪訓機制,可利用寒暑假對各學科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知識、心理健康和信息化應用的培訓,全面提高其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三是逐步建立擇優聘任、競聘上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教師錄用制度,使教師樹立競爭意識與危機意識,優化教師隊伍。
健全辦學質量保障機制,全面提升縣中教學質量。一是科學制定高中教學質量標準,從縣中學生實際和發展需求出發,根據教學目標,將質量標準精細化、具體化。二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各科各門類課程,保證學生按照預定的課程計劃完成高中學業。三是堅持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為重點,積極探索基于情境、問題導向的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體驗式等課堂教學方法,提升縣中教學質量。
健全基礎設施保障機制,充分改善縣中辦學條件。一是政府繼續擴大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和普通高中提升計劃,著力加強縣域地區普通高中校舍建設及其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改善縣域地區普通高中基本辦學條件。二是根據新高考改革對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條件的新要求,完善縣域地區普通高中學校標準,加強學校實驗室、功能用房、體育活動場地建設,配齊配足教學實驗儀器、音體美衛器材、計算機、圖書等裝備,逐步實現縣中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
健全法律法規保障機制,加強縣中立法保障。一是明確地方政府在促進普通高中教育發展中的主體責任,提升地方政府在支持普通高中教育發展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一步推動縣中向好發展。二是積極推進普通高中教育法的制定,完善我國教育法律體系建設,為縣中的發展提供具體、有針對性的法律支持。
來源:《中國基礎教育》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