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留學生在相親市場上的“香餑餑”,近幾年卻流行起一個說法——“相親不相留學生”。大家對留學生印象的負面影響戰勝了留學光環,以刻板印象和貼標簽的行為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體現了相親市場一貫的殘酷和冷漠。
留學生認識兩極分化
在相親市場上,留學生被頻頻貼上“私生活復雜”、“虛榮”、“不愛國”等亂七八糟的標簽,個人差異化也不再被重視,留學生群體又被污名化。
(相關資料圖)
而提出相親不相留學生的大多半肯定是沒留過學的。對于留學生的認識兩極分化的,認為一批是在海外無限偷吃禁果的學渣留學生,另一批是除去七情六欲專注學業的學霸留學生。
事實上,留學生是一個覆蓋面非常廣的標簽,涵蓋了學神到學渣各個能力值分段的群體。
優秀的,名校畢業,頭腦精明,海外工作,收入不菲,見多識廣...垃圾的呢,海外野雞畢業,心高氣傲,虛榮輕浮,眼界高實力低,私生活復雜等等。介于兩者之間,不同程度傾斜的,也超級多。
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對于留學生的素質鑒定成本太高了,你摸不透,并且摸透了之后也未必讓你滿意。所以直接開始畫標簽,惡意揣測。
被污名化的女留學生
污名化最多的就是女留學生群體了。無數無端腦補出來的惡意——女留學生在國外,天天泡吧、泡夜店到凌晨;在國外因為寂寞,換男朋友不重樣。
國外的環境氛圍確實和我們國內有很大不同,也不否認的確存在比較開放的女孩,但那并不能代表所有女留學生都是Easy Girl。
更多的女留學生可稱得上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修得了家電,治得了流氓,起身做學霸,俯身做兼職,習慣獨立,眼界開闊,自由平等。朋友圈po的大餐或美照可能只是偶爾的一次放松,更多的時候她們會為了自己的Paper天天熬在圖書館。
一遍承受著學業的壓力、生活的孤獨,一遍還要承受著來自同胞的惡意揣測。
我們尊重不同群體對于擇偶的喜好,但絕對不支持任何污名化某一群體的行為。而留學生也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上學的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