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直備受關注的中法航空大學終于傳來最新官方消息。據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信息顯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法航空學院(以下簡稱“中法航空學院”)已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
根據批復顯示,中法航空學院中方合作辦學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可頒發本科及碩士的畢業證、學位證,法方合作辦學者為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可頒發碩士學位證。但中法航空學院不具有法人資格,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二級學院。而在早期官方文件中,該辦學機構多次以“中法航空大學”的名稱被提及。例如《浙江省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就曾提到:加快推進中法航空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建設。
(相關資料圖)
備受關注的中法航空學院
據了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于2018年簽署合作備忘錄,2019年12月中法航空大學正式奠基。2020年6月中法航空大學校園項目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020年11月中法航空大學正式開始施工建設。
根據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政府網站2020年發布的《中法航空大學項目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預計9月底開工建設》一文,其中提到中法航空大學是浙江省實施高等教育強省戰略、促進航空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中法航空大學項目總用地面積1001畝,總投資93.8億元,計劃于2023年招生辦學。根據辦學規模規劃,將形成容納在校生約1萬人、教職工2000人左右,覆蓋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的綜合性大學。從早期規劃來看,中法航空大學無論是投資金額還是總用地面積,“規格”都不低。
中法航空大學效果圖
圖片來源:中法航空大學籌建微信公眾號
根據最近的公示,中法航空學院辦學總規模為1260人,從2023年9月開始招生。北航招生工作辦公室教師近日在媒體上也介紹了今年學校在浙江杭州的中法航空學院招生情況,據了解,北航和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作辦學,在杭州按照“高水平、新機制、國際化”的辦學定位,打造高水平、精英式、本研一體的國際工程師教育培養新范式,學校與法國國立民航大學合辦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以工科試驗班類(中外合作辦學,中法航空試驗班)專業招生。
此外,批復中還提到該校擬開設六大學院,分別是:民航學院、航空學院、信息學院、工學院、理學院、國際學院。其中,本科生每年招收180人,招生專業為交通運輸、飛行器適航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研究生每年招收240人,其中國際航空運輸系統工程與設計專業、國際航空運輸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每年各招收30人;交通運輸專業碩士研究生每年招收180人。
學院的發展之路
據了解,部分高校籌建新高校,前期會以該校二級學院運營,后面時機成熟,則變成獨立設置的本科院校。例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籌建深圳音樂學院,南方科技大學籌建深圳創新創意設計學院均是計劃從二級學院分立為本科院校,籌建的這兩所高校都是由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可以說,這些二級學院的籌建,其目的就是為了后續單獨成立本科院校。
具體來看中法航空學院,作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其發展之路并不能完全類比普通本科高校。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北歐聯絡部部長賈慧蘭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中外合作辦學按照管理體制可分為3種類型:獨立法人機構。如昆山杜克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非獨立法人機構的二級學院。如同濟大學的中德工程學院、南京大學的南赫學院等;單獨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也有學者認為,中外合辦二級學院是中外合作項目和中外合辦獨立學院之間的一種過渡形式。
中外合辦二級學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同時又受中方大學的二級管理,又具有一定的約束性。與之相對應的辦學模式即完全獨立的中外合辦大學,其獨立性主要體現在6個方面:獨立的法人資格、獨立的校園和教學設施、獨立的財務核算、獨立的招生、獨立的教學隊伍和管理隊伍、獨立頒發學位。這種獨立的辦學自主權克服了中外合作項目模式和學院的局限性,使中外合作辦學由依附走向獨立,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較之其他兩種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中外合辦大學模式在人才培養、體制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中法航空學院相關新聞評論截圖
雖然中外合辦的二級學院獨立的案例較為少見,但對于中法航空學院的發展,也有部分網友期待著它能分立升格為獨立的大學。你認為中法航空學院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主要參考文獻:
[1]教育部網站、北航中法合作辦學(杭州)官網、浙江新聞
[2]淺析改革開放以來中外高校合作辦學模式的重大改革[J].世界教育信息,2016(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