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專業千千萬,自己學啥啥最爛。高考又快到了,高三的學生在教室把試卷翻來翻去,家長在家里把報考指南翻來翻去,不同的忙碌,卻是為著同一個大學夢。
報考這門學問,有的家長選擇尊重學生的想法,有的家長則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認為最好的塞給學生,還有家長自知自己涉獵未深,于是選擇花大價錢,找專業的報考老師來做選擇。
無論最終作何選擇,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充滿新鮮感的挑戰,畢竟無論朝著哪個方向去走,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向前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要說和大學生關系最密切的一個標簽,那非“清澈的愚蠢”,只不過有些學生是真天真,有些學生卻是實打實的傻。
河南當地一商家拍攝商品的宣傳視頻,一個河南的學生評論:我是學生,能送我點嗎?商家反問:你是哪個學校的?
學生毫不猶豫地回應:洛陽理工,估計還傻乎乎地以為,商家跟他要寄件地址呢,內心還在想:這商家人還怪好嘞。
結果下一秒,大學生直接被商家給演了:@洛陽理工學院,管好你們的學生,今天敢要明天就敢搶!更尷尬的是學校的回應:解釋一下,純屬學生個人行為,請勿上升至學院謝謝。
這次教訓,足夠這名大學生謹記四年了。有人因為太實在,成了網絡上的“小現眼包”,而有的人卻是不懂裝懂,成了被眾人嘲笑的“大現眼包”。
在某視頻的評論區,有一個人的回答意外“火”出了圈,成為了不少大學生們茶余飯后的談資,這個同學是這樣說的:作為一個大三的計算機生,我用的是我自己做的操作系統。
這是什么概念?沒讀過計算機的學生很難有直觀的感受,評論區有人回復他:看看中科院能不能直接給你入職?
而真正學計算機的同學卻這樣回復:別說你是計算機系的,丟臉。果然,每個專業都有屬于自己的“現眼包”,不過還是有同學不太懂,于是其他專業的同學紛紛扮演起了自己專業的“現眼包”,才恍然大悟那個同學吹的牛有多離譜。
虛假的“現眼包”言之鑿鑿,真實的“現眼包”陰陽怪氣
動物醫學專業的同學:“他說的話可以理解為:我作為一名大三的動物醫學生,我們專業養的貓狗豬雞,都是我生的。”
學醫的同學:“作為醫學生,我解剖的都是我自己帶的老師。”
學外語的同學:“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英國是我建立的。”
金融專業的同學:“很正常啊,我作為一個大四的金融學生,我用的都是我自己印的錢。”
藥學專業的同學:“作為一個學藥的大學生,身上的毛病都是自己吃出來的。”
最炸裂的當屬會計專業:“不好意思,還真的可以,我是學會計的,坐的牢都是我自己建的,人不行別怪路不平。”
法學專業的同學說:“很正常啊,作為一個法學生,考試的時候都是自己立法。”這就比較一語雙關了,畢竟文科生在考試的時候,別說創造法律了,創造歷史都得看著題有多難。
最“老實人”的當屬農學專業的學生:“作為學農學的,我吃的真的是自己種的。”
看了這么多五花八門的專業“現眼包”,才知道那位同學吹的有多離譜,不過互聯網嘛,真真假假本就無法判斷,一個人想自證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也很難,因此糾結真假沒意義,當個樂子看看就行了。
不過現在網絡發達了,各行各業的精通大佬就潛伏在各個角落,若是在家里對著親戚吹一吹,適當的夸張也無可厚非。
寫在最后:
但若是在網上也這樣沒有根據,不著邊際的吹牛,一旦引起關注,就很容易被懂行且資歷不淺的人“打臉”。
筆者刷短視頻時,常看到不少網友對211,985都冷嘲熱諷,甚至連清北他也要踩一腳,這也就是言論過于自由,許多人大學都沒上過也敢吹自己是清北畢業,不少網紅也會拿大學來立人設,博流量。
搞得大家似乎都默認:985、211都是一般般的大學,本科那更是上不了臺面,可回歸現實,有多少人本科都考不上,又有多少人在為專升本的機會奮斗努力,可見網絡當個消遣還可以,最后終究還是要回歸現實當中去。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