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不同年級的畢業生,都將迎來屬于自己的人生轉折,高三學生即將通過高考的考驗,步入高等教育的大門,本科生、研究生也將走進人生的新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只不過他們需要攻克的難題有所不同,高三學生要面對的是高考,而本科生、研究生要面對的,則是畢業論文的審核和答辯。
高等教育分為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個階段,升學就像是攀登金字塔,難度越來越大,能順利完成學業,拿到學位證明的學生也就越少。
可當許多人都沉浸在即將別的喜悅中時,卻有一大群博士生愁苦不不已,因為種種問題,這些博士生所面臨的甚至不再是延畢,而是被清退,奮斗好幾年,歸來仍是碩士研究生。
這不僅意味著自己的學歷被“降格”,同時也意味著博士今年的努力和奮斗,都將功虧一簣,是白白浪費了青春和汗水。
據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所有院校的博士在讀生,延畢率高達64%,也就是說,一大半的博士生并不能順利完成學業。
以985院校吉林大學為例,在其院校官網發布的《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實施辦法》中,對于無法如期達到畢業要求的博士生,給出了如下解決辦法。
在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中期考核和論文預答辯多次未通過的同學,將被吉林大學認定為“不宜繼續培養者”,這類同學將被進行“分流”處理。
提到分流,大家首先想到的或許是中考的分流政策,其實所謂分流,含義也是大致相通的,中考分流一半不適合讀高中的同學,博士分流也是篩選掉不適合繼續讀博的同學。
學校會對博士生進行考核和篩選,不符合科研標準和畢業標準的,會被學校進行分流和淘汰。淘汰就是直接退出,分流的話可以由學生自行選擇,是向較低一級分流,博士轉為碩士,還是直接退出,學校也會尊重學生的意愿選擇。
博士的擴招和嚴格把關,都是為了培養更多優質人才
64%的博士生延畢數據,將博士生的畢業難度展現的淋漓盡致,不少網友卻直言:“干得漂亮”,這并非是網友的幸災樂禍,實際上,高等教育更加迫切地需要嚴進嚴出。
高等教育的盲目擴招,所帶來最直接的“苦果”,就是學歷的貶值,本科擴招后,大學生遍地都是,失業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之后研究生也開始擴招,而當下的碩士畢業生,也在一步步重新步入本科生當年的后塵。
所以若是博士生也走同樣的老路,那后續無疑是再度貶值,有網友打趣道:若博士生畢業不能嚴抓的話,以后送外賣的都得博士學歷起步了。
可實際上,博士生雖然嚴格把控了畢業生的質量,但同時也在不斷擴招,一邊擴招一邊分流,1981年,博士生只有900人,發展到2022年,博士生已經突破了13萬。
而截止今年3月的數據顯示,在365.4萬的碩博研究生群體中,博士在校生的數量增長最快,已經達到了55.6萬人。
可在校生的數量多,不意味著博士畢業生的人數就機會同等水平增長,因為博士是國家培養的高端人才,無論哪個領域的博士生,都是專業領域的優秀科研者,不具備獨立科研的能力,是無緣獲得博士的學位證書的。
雖然數據所展現的事實很殘忍,但博士生群體內部,其實早已看開了這一現實:當選擇讀博的那一刻,就接受了畢業很難的現實,也做好了自己多年努力可能會付之一炬的準備。
寫在最后:
因此面對延畢,也是早有準備的,只不過,在退學的博士生中,也有一部分人的離開是不得已,博士在讀期間,多數學生的津貼都難以維持基本的生活。
所以也有一部分博士生認為:家境不好,或者父母不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學生,是不適合讀博的。
因為就算有畢業的希望,面對延畢的壓力和家里人的不理解,也會有一部分博士從當初的意氣風發,到最后的不得不為現實低頭,令人感傷的同時,更多的是無奈。
無論是否能功成圓滿,這一路走來的付出和努力,都會給同學們帶來成長,當然,還是希望每一位對學術有追求,對科研有熱愛的博士生們,都能順利畢業,前途無量。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