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燚專欄】
(相關資料圖)
碎片化閱讀、網絡用語泛濫對青少年語言文字能力的影響
原創作者|楊平燚(福建省仙游縣壩下中心小學)
近兩年,我在批改學生習作和修改一些文章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摸不著腦袋的新鮮詞語:“YYDS”、“addd”、“絕絕子”、“頭都笑掉了”、“烏魚子”……在與一些年輕人交流時才明白這些詞的意思,作為一名從教三十多年的語文老師,不禁擔憂起來,互聯網浪潮涌來,方便每一個人接觸新鮮事物的同時,卻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如碎片化閱讀、網絡用語泛濫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特別是對正在成長和語言發展階段的青少年兒童更是百害而無一利,因為碎片化閱讀不僅影響你我的語言邏輯,還可能造成兒童和青少年的“語言障礙”,形成“文字失語癥”正在造成表達的“失語”。可見,碎片化閱讀和網絡用語的流行對青少年語言文字能力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主要表現為:
一、閱讀程度下降和寫作表達能力退化
由于碎片化閱讀的流行,青少年往往過分追求快速、簡潔的表達,只進行表面性的瀏覽,而不能對所讀內容進行深入探討和理解,缺乏深刻的思考和對語言表達的尊重,長此以往會導致閱讀能力下降,寫作表達能力退化,比如很多年輕人在發表觀點時只能用“無語”“離了個大譜”“yyds”“666”等流行的網絡詞語;在撰寫文章時難以做到思路清晰、邏輯嚴密、層次清楚、語言曉暢,嚴重者甚至文理不通、表意混亂。
二、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和純粹的文字表達逐漸消失
在碎片化閱讀和網絡用語泛濫的大環境下,一些非正式、不規范的用語習慣會慢慢養成,青少年在語言表達方面會出現瑕疵和不規范現象,“提筆忘字”,純粹的文字表達能力逐漸消失,表達退化的現象已呈泛化之勢。此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中國人正面臨著表達無能的危機。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網絡環境的沖擊。青少年的學習壓力和生活壓力很大,碎片化閱讀雖然可以緩解這種壓力,但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反而會對學習和語言表達能力產生反效果。而網絡環境的沖擊則是另一個大問題。長期的網絡消費讓青少年的語言表達習慣受到影響,在關鍵時刻會導致表達不清等問題,這將嚴重沖擊傳統語言文化,對青少年教育造成不利影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文字失語癥”,亟須警惕。為了防止碎片化閱讀、網絡用語泛濫對青少年語言文字能力的影響,筆者認為:
一、家校共育,積極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家庭和學校可以共同推動,給予青少年兒童充分的閱讀時間和空間,積極引導他們閱讀原著、經典名著和優秀作品,尊重與欣賞語言的表達藝術,同時要引導他們去深入分析和思考所讀內容,特別是家長要對孩子優秀作品的欣賞和鼓勵,鼓勵孩子多與家人交流,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表達能力;
二、家校合作,規范語言表達習慣
習慣不是一時之秀,需要長時間培養和錘煉。家長要盡量保持家庭語言環境的穩定,這點要求家人在用語言交流時盡量用母語或單一的語言,不要一會兒普通話,一會兒方言,這很不利于孩子的語言成長良好的語言表達。學校可以借助規范的課程推廣經典文化,鼓勵青少年兒童逐步形成深刻的思考和對語言表達的尊重,來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多方合力引導有意義的網絡消費
在合理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全社會都要參與進來,共同教育青少年合理消費網絡,避免陷入無限制的網絡泥潭。特別是宣傳部門和工信部門要對網絡空間的語言環境及時清理、矯正,發出預警,規范網絡健康用語,凈化網絡空間的用語環境。
總的來說,現今環境下青少年兒童的語言文字能力發展呈現出碎片化閱讀和網絡用語泛濫的現象,全社會共同合力,對青少年兒童的網絡用語全方位加以引導和控制,培養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語言文字習慣。
延伸閱讀:
楊平燚:誠督悉導 督學之道
楊平燚:“五項管理”重在落實
楊平燚:發展鄉村教育,助力鄉村振興
楊平燚:落實落細,做好“五項管理”工作
校長的精神 學校的靈魂
習作教學與教書育人
發表“論文”與評聘“職稱”
碎片化知識讓人難以正確思考
從“碎片化”走向課程化的作文備課
碎片化閱讀明明就是一件大好事
利用24個最佳碎片時間教育孩子!
改變教育,從這里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