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廣州大學舉行國內首家文學地理學研究院揭牌儀式。廣州大學黨委書記屈哨兵,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廣州地區高校知名學者康保成、蔣寅、陶東風、宋俊華、王元林、趙維江、王少明以及廣東省社科院、廣東省方志館等單位代表出席揭牌儀式并作學術交流。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院名譽院長曾大興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會上,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院院長呂慧敏、副院長鄧少忠介紹了研究院的工作設想。研究院將在文學地理學的理論和實證研究、青年人才培養、國際學術交流、學術成果轉化利用及服務當代文化建設等方面發力,推進文學地理學研究的不斷深入。
揭牌儀式上,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學校文學地理學研究團隊帶頭人曾大興教授以《崔顥<黃鶴樓>的文學地理學解讀》為題發表主旨演講,深入闡述了文學經典與文學景觀的形成之因以及古人和今人在情感上的契合點。
據了解,曾大興教授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以來國內最早從事文學地理學專門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在這一領域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學者,被學術界稱為“文學地理學第一人”。其代表作《文學地理學概論》一書首創文學地理學的學科理論體系。2011年以來,由曾大興教授領銜的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團隊出版文學地理學專著13部,主編《文學地理學》年刊11輯,發表文學地理學論文150余篇,指導研究生完成文學地理學論文60余篇,主持召開全國性和國際性的文學地理學研討會11次,主持省部級、國家級文學地理學研究項目20余項。廣州大學也被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文學地理學研究的重鎮”。
“希望以文學地理學的研究為示范,進一步深化人文社科相關學科產教融合、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屈哨兵指出,文學地理學以文學與地理環境之關系為研究對象,具有新興學科、融合性學科特色優勢,希望廣州大學文學地理學研究團隊著力推動文學地理學的創新發展,并通過有益探索帶動相應學科的產教融合與人才培養。
知多D
文學地理學:源遠流長的新興學科
據了解,文學地理學是近年來在我國本土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其淵源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周朝人對《詩經·十五國風》的收集整理以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所載吳國公子季札對“十五國風”的評價。2011年以來,隨著中國文學地理學會的成立,文學地理的研究在我國成為熱門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