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公職類面試中,部分招錄單位采取聽題模式,對考生聽題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審題是取得的前提條件,否則答非所問,就會出現“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的無效作答。
但還有部分同學即便掌握審題分析技巧卻仍然偏題。中公教育通過多個實際案例總結來看,心理問題是一大重要影響因素。
審題常見心理問題
1.過于緊張。聽題時注意力分散,光顧著緊張,被情緒主導如“我好緊張”、“我好害怕”、“我要是一會兒答不好怎么辦”,在緊張中錯過題目信息,聽不清、聽不全,最終出現偏題?;蛘咴诼牭侥吧掝}、俗稱、流行詞等題目,就開始慌亂,反復思考“這說的是什么意思,自己不知道要怎么作答”,又錯過了重要題目信息。
2.過于興奮。考場內聽到類似或熟悉的話題,立即開始思考課堂上講的內容,腦海中搜索答案,結果發現,同一個話題,不同的題目側重點、問法不盡相同,有時雖一字之差,但最終答案千差萬別。
解決方法
1.拋下雜念,聽題為先。題目作答前積極做好心理暗示,提醒自己:關注題干結構,題目不長,認真聽題。將念題過程當成聽故事,認真聽題目中提及背景、主體、關鍵做法、舉例、要求等,準確把握題干信息,用自己的話術再捋一遍去理解核心話題、任務或問題。
2.快速回顧,強化訓練。在日常訓練中,聽完題目后將所有注意力放到題目上面來,立刻結合聽到的信息快速回顧,進行思考。思考時首先梳理題干信息,勿著急思考答案,先拉出作答的主邏輯線。若發現聽到的題干信息有缺失,無法把握題干的核心方向時,可請求重念題目,著重聽第一遍不明確、不完整的部分。通過的訓練強化聽題能力。
3.切忌經驗主義,現場主動思考。聽到熟悉題目,切忌“想當然”,只聽到幾個詞,對題目整體還未把握時就開始思考答案,需規避經驗主義,將題目聽完整,仔細辨析題目核心話題、側重點,圍繞聽到的題目信息思考、回答。思考時不要光回顧以前學過的內容,而要結合題目信息,按照基本分析方法明確題目重點,構建基本作答框架,細化要點內容,填充知識和個性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