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提到行測中的資料分析,大家往往第一印象就是計算量很大,怕算錯。但是除了掌握計算技巧之外,還有一些同樣決定資料分析做題速度和正確率的要素需要大家好好把握,那就是做題第一步的閱讀以及信息提取,試問沒有找到相關數據如何計算?另外還有第二步——列式也同樣重要,所以今天中公教育跟大家好好分析掌握三項能力的重要性。
一、閱讀以及信息提取的能力
行測資料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經濟、資源環境、科教文衛等方面,資料主要來源于機構的統計公報、分析報告、行業統計、熱點時事等。在剛開始做資料分析的時候,因為對材料的不了解不熟悉,很難在短時間內快速找到所需數據并且極其容易混淆一些相似概念。想要提高做題速度,我們平時就要注意這類信息的積累。平時不限時練習的時候,就可以去簡單分析一下不同類型的材料它的基本結構特點,培養閱讀和分析能力以及對數據的敏感度,爭取在閱讀材料的時候能夠見微知著,例如文字型材料可以通過材料每一段的第一句話就能知道這段的大致結構以及大致的統計指標,那么在閱讀完題干之后,我們就能夠快速定位到指定段落的材料中。
例1: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1074.7萬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其中0-6歲兒童有15.7萬人。得到康復服務的持證殘疾人中,有視力殘疾人120.5萬人、聽力殘疾人66.1萬人、言語殘疾人7.5萬人、肢體殘疾人592.3萬人、智力殘疾人83.8萬人、精神殘疾人150.8萬人、多重殘疾人48.2萬人。2018年共為319.1萬人殘疾人提供各類輔助器具適配服務。2017年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有854.7萬人。
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第一句話提到了時間為2018年,關于全國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分類情況和數據,所以閱讀時劃記第一句話中的關鍵統計指標即可。后面的統計指標數據都是對整體全國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進行說明。
二、熟練掌握基本概念及公式
在行測資料分析所選取的材料中,雖然涉及到的統計指標大有不同,但是研究內容基本一致。均涉及到增長、比重、倍數、平均數等核心概念,且基本題量能占到90%及以上。故常考概念的定義以及公式大家一定要熟練掌握,先做到常規考點能夠直接列式,涉及公式的變形以及多公式結合的題型也能夠不慌不亂快速列式。
三、計算能力
作為從真實生活中提取的材料,行測資料分析的數據往往涉及到五位數乃至六位數的加減乘除,而且有小數也有整數更可能需要進行單位間的換算,故當我們的計算精度越高時,我們的計算難度也會越大。那么如何在精度和計算的準確度之間保持平衡,需要根據往年考試特點以及選項間的數據差距,了解一些常用的解題方法如尾數法、有效數字法、特征數字法、錯位加減法等等,在經過系統化的學習以及持續的練習之后,方能夠幫助我們計算,又快又穩。
認識到這三個要素的重要性之后,中公教育希望大家在學習過程中能逐一掌握這三項能力,早日將資料分析做得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