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介紹
態度的實質與結構這個知識點在教育心理學中是一個較為重要的考點,一般都是客觀題形式進行考察,基本以選擇題型、判斷題為主。學生學習此知識點時在理解和區分上有一定難度,接下來幫助大家梳理一下該知識內容。
二、知識講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而態度結構則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
(一)態度的實質
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1.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而不是實際反應本身;注意:態度不是外部的行為反應。
2.態度是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它不同于能力,能力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任務,態度決定個人完成任務的意愿;
3.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具有明顯的社會性。
考情總結:態度的實質一般在考試中以判斷題形式出現較多,常見是以“張冠李戴”的錯誤形式表現。如例一,態度是一種內部準備狀態,也是實際反應本身;例二,態度決定個體能否順利完成任務,能力決定個人完成任務的意愿;2個判斷題均說法錯誤。
(二)態度的結構
態度結構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
1.態度的認知成分。指個體對態度對象所具有的帶有評價意義的觀念和信念。
例子:小紅在大街上看到一個男生扶老奶奶過馬路,覺得他不僅長的帥氣,心地還善良。這就是認知成分。
2.態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隨態度認知成分而產生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例子:正是因為扶老奶奶過馬路的男生長的帥氣且善良,所以激發了小紅對他欽慕喜歡的情感體驗。
總結:態度的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成分是重要考點。
3.態度的行為成分。指準備對某對象做出某種反應的意向或意圖,即行為的準備狀態而非實際的行為。
例子:小紅在大街上面對帥氣善良的男生心生愛慕,準備打算前去要微信認識一下,這就是態度的行為成分。
一般情況下,態度的上述三種成分是一致的,但有時也可能不一致。比如,行為成分與認知成分相分離,外在行為不一定是內在的真實態度的體現;或者口頭表達的態度常常不付諸行動,即知行脫節。
三、練一練
1.態度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的內部準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請問態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認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為成分
D.思想成分
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態度的結構相關知識點。態度結構包含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為成分。題干中,態度的核心成分指是情感成分,故本題選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