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申論歸納概括作答中,很多考生存在如下困惑:材料也能找到與作答對象相關的表述,但是在答題時又發覺不能作為要點直接呈現,無從下筆。究其原因,在于部分考生加工能力仍有待進一步。中公教育將從語言加工和邏輯加工兩個方面助力各位考生乘風破浪。
一、語言加工:規范、簡潔
規范化:申論中,部分材料語言較為口語化,在材料表達不規范的情況下,我們一般是不能直接抄下來的,通常要將其轉化為書面表達。比如,題干讓我們概括的是老馬是如何當好基層的繡花針的,材料中有句話是“老馬笑著掏出筆和本......”很明顯這句話是一個做法的出處句,但由于表述不是很規范,不能直接抄,所以把它變成規范表述即為“堅持做工作筆記”。
簡潔化:即去掉一些形容詞修飾詞等一些不重要的定語,多呈現要點的關鍵詞。作答字數有限,必然要求我們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在有限字數內通過簡潔化處理全面呈現要點。比如,有一題讓考生概括地方政府環保執法存在的問題,材料中描述道,“環保的法律法規覆蓋范圍比較廣,但從微觀方面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城市社區的生活污水污染問題,群眾反映比較強烈……又如近幾年群眾反映的畜禽養殖污染問題……環保部門在實際執法過程中處于兩難境地,管,沒有法律依據,不管,確實影響了周圍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边@段材料描述比較多,需要將這段材料信息精簡概括成兩句話即可,即為“法律法規規定寬泛,缺乏法律依據。比如在實際工作中關于生活污水污染問題及養殖污染問題,在法律上沒有充分明確,影響環保執法質量?!?/p>
二、邏輯加工:總分形式、分條呈現
首先,盡量呈現總分結構,換句話說就是在呈現具體要點前,有一個前置詞。那么如何找到前置表述呢?一方面,考生可重點考慮材料中的詞匯、表述、高頻詞等,往往可提取作為前置詞使用;另一方面,考生也可思考整條要點中最核心最關鍵的表述是什么,提取放在要點最前面即可。
再次,從外在呈現而言,標記序號,分條呈現。例如:“第一、第二、第三”,“一、二、三”,“1、2、3”都可以。
任何技能的習得都“非一日之功”,唯有“日復一日”的實踐總結才能真正掌握。以上分享的兩個加工技巧,希望考生們能熟練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