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是我在校值班的日子。窗外,新一輪寒潮降臨,但畢竟時已立春,想想距春天到復旦去辨識植物的日子也快了,于是,再度翻出《復旦校園植物圖志》(李輝 周曄 主編 復旦大學出版社),以便更多地積累一些這方面的知識。
其實,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對于主要植物的分布、常識等還是有一定基礎的,20多年前在大學有一門“植物地理學”專業課,我也得過最高分,加上平日很關注各地常見植物,所以,一度還能在結伴外出時為大家介紹、辨識一些植物。不過,在博物學家、號稱復旦園里的“拈花惹草”者李輝教授面前,我簡直是小學生,數次與他同行,總是能學到不少植物和花卉的新知識和趣聞。于是,一來二去,逐漸養成了遇到自己吃不準、不認識的植物便發個圖片請教他的習慣。
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復旦大學地處東海之濱,在東洋界和古北界的植物區系之間,加上上海本身物種交流頻繁,以及復旦園區范圍近年的不斷擴大,復旦園里的植物種類也就日漸豐富了。有感于從植物專家那里獲得的1964年和1983年兩份油印版復旦校園植物目錄材料,加上本身對于校園植物的關注,李輝教授在宣傳部和本草心社學員的協同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推出了《復旦校園植物圖志》。他們在一年的時間中,統計并收集到植物種類765種,涉及苔蘚門、地錢門、蕨類門、蘇鐵門、銀杏門、松柏門、被子植物門等,遠多于1983年名錄中收錄的573種。其中每種植物均有別稱、花期、在復旦的主要分布,加上圖文并茂,可讀性和對應性增強,可以讓非專業的讀者按圖索驥,認識復旦校園里的植物,更重要的是,還以此展示了復旦校園四季美景和優良的生態環境。
在這本書中,還出現了數種從未在上海植物記錄中出現的品種,如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狹葉瓶爾小草,首次發現于復旦遺傳學樓前的草坪,因此還曾被媒體所關注。李輝教授也認為,雖然有所突破,但離完整版的復旦植物圖志還距離甚遠,這或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不斷發現、補充和完善,也將是他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說,該書是借著復旦校園規模的發展、植物分類知識的更新和他作為復旦知識分子的一點“俠氣”這三股春風,主動擔當,做了一點“分外”之事,卻無意中彌補了學校的一項空白。
受李教授這本書的影響,我有幸在過去的一年里,攜夫人在復旦園里見識了不少植物和花卉,部分以前很容易忽視的草本和小型灌木,也讓我有了驚喜的發現,增長了不少新知。我也會通過微信群,發布一些適合及時觀賞的圖文,推薦大家在百忙中發現校園之美,感悟生活的精彩和美妙。比如,我會建議大家去復旦校園尋找珍稀植物“狹葉瓶爾小草”,去正大體育館東門口觀賞樹形極佳、花開最盛又最美的苦楝花。當我把這些美好的訊息傳遞給諸友,心中總有一份喜悅。
春風漸綠浦江岸,欣賞植物的最好時節就在春天。那么,這個吉祥之年的春天,就讓我們手捧《復旦校園植物圖志》,相約復旦,駐足觀察,作一次特別的行走,去收獲這滿園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