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大連理工大學教務處組織開展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成才導航計劃”系列講座全面開啟,邀請院士等基礎學科領域知名學者專家定期為學生開設講座,為學生提供與大師零距離對話的機會,以激發學生科研興趣、開闊學術視野。
以學科前沿引領學生深入探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什么是新型雜環高性能聚合物?相比傳統產品有哪些優越性?”10月12日的午后,秋色宜人、陽光正好,西部校區知化樓一樓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有機高分子材料專家蹇錫高院士做客“成才導航計劃”系列講座,講授“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加工應用研發進展”。講座伊始,他便提出了上述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想要材料既耐腐蝕、耐高溫又質量輕、易加工、可溶解,就要從改變分子結構出發。”蹇錫高院士從專業角度出發,細致講解了二氮雜萘酮結構的高性能聚合物設計合成原理,介紹了如何從分子結構設計出發,開發成功二氮雜萘酮聯苯酚(DHPZ)新單體,進而通過親核取代逐步聚合開發成功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的系列新型高性能聚芳醚。這種高性能復合材料具有全芳香扭曲非共平面分子鏈結構,既耐高溫又可溶解,綜合性能優于傳統產品,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蹇錫高院士幾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做中國自己的高性能塑料,是他始終不變的追求。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使用溫度超過了國際同類產品聚醚醚酮等的使用溫度,高溫力學性能更加優異,實現了我國在高性能塑料領域從落后到國際領先的飛躍。在他獲得的30余項發明專利中,有兩項專利被評為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
在學校“成才導航計劃”講座中,蹇錫高院士用深入淺出的講解,為拔尖強基新生打開了一扇直面學科最前沿領域的科學之門,這是一次領航,更是一次震撼,鼓舞學生從入學起就要踏實努力、刻苦學習,積極爭取未來也能夠參與前沿重大項目的研究。
以“卡脖子”案例培養學生使命擔當
“高性能工程塑料已經在航空航天、車輛船舶、石油、化工、能源、醫療、環保等行業領域實現了工程化、產業化應用,解決了國家許多領域的‘卡脖子’問題。”蹇錫高院士不無沉重地回顧了我國曾面臨的困境和遭受的封鎖,那時,對國家重大工程領域及國防安全有重要保障作用的高性能工程塑料一直受到發達國家壟斷,對我國實施禁運。后來,蹇錫高院士帶領團隊研制出了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一舉打破了西方國家的長期壟斷。當國外企業多次試圖重金收購他的研究專利時,都被他毅然回絕。目前,三個系列十多個品種的高性能工程塑料正在規模化生產,更促進了相關領域產品技術升級換代,真正用科研為國家建設服務,用科技創新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同學們緊隨講座的進程,心情也隨之起伏,從封鎖禁運的焦急氣憤,到刻苦攻關的緊張期待,到一躍成為國際領先的豁然開朗,再到回絕外國企業收購時的會心一笑,體會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心靈體驗和成長。同學們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更加堅定了信念,要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發展緊密相連,把所學所思落實到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中。
正如蹇錫高院士寄語的那樣:“希望同學們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為民族復興、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榜樣力量激勵學生奮發向前
“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講座中,蹇錫高院士深情講述了家境貧寒的自己從山區出發,堅定理想、奮發努力,考取心儀學府的歷程。當年,他穿著一雙草鞋、提著姐姐陪嫁的小箱子離家來學校報到,從此與有機高分子結緣,踏上了在高分子材料合成、改性及其加工應用新技術研究領域的拼搏之路。蹇錫高院士告訴同學們,不要以為學習和工作是苦差事,一個人如果有自己想干的事業,就是幸福的,如果能夠有所成就,就是最大的幸福。
今天來到大工的拔尖強基新生,學習生活條件與半個世紀前不可同日而語,然而精神可以超越時代。同學們深深被蹇錫高院士的執著奮斗精神所折服,把握機會爭相提問,在面對面的目光流轉之間,真切感受到了院士的初心使命和人生傳奇。
目前,學校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成才導航計劃”系列講座正在持續進行,本月已有蹇錫高院士,計算機領域專家、IEEE計算智能學會杰出青年獎獲得者華南理工大學詹志輝教授,知名學者、大連理工大學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物理學院院長趙紀軍教授,陳省身數學獎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文教授帶來了4場極具分量的講座,講座均面向全部拔尖基地學生開放,鼓勵學生開展多學科交叉學習,拓寬學術視野、探索前沿問題。
半個世紀前,在西南山區一所中學的地理課上,老師講到了三面環海的大連,從沒見過大海的蹇錫高就此留了心,報考了大連工學院。今天,一場場“成才導航計劃”系列講座,必將在同學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縱使歷經歲月年輪的翻滾,也將持續為他們未來的學習科研之路領航,給予他們攻克學術難關的力量。(作者:吳迪 紀敏 編輯:于舒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