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成都研發了高考機器人和高考學生同時答題,與學生相比,高考機器人答題時間更少、獲取的分數更高,這為我們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考。”成都泡桐樹中學校長高仁輝21日在成都表示,為了迎接未來學校和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學校應給學生們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不是僅僅成為知識的傳遞員。
當日,2018中美(成都)中小學國際教育論壇在成都舉辦。此次論壇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未來學校與人工智能成為中美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熱議的話題。
高仁輝表示,泡桐樹中學提供了150門課程讓學生在7到9年級自由選擇,每個同學都有一張“私人定制”的課表,希望不僅能讓學生特長得到發展,還能讓學生在中考高考中達到該階段教育應有的知識技能水平,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學生們的天賦、天性。
“人工智能給教育發展帶來新的變化,我認為人工智能會和人的智能交融共生。”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總校長何倫忠指出,隨著人工智能發展,學校教育會走向精準教育、個性化教育的方向,移動電話、平板電腦讓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固定地點,教師也應該順應人工智能發展改變自己的角色定位。
美國科比特預科學校校長swarzman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帶給學生更多選擇,建設未來學校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學生的變化無時、無處不在,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未來學校是數字化時代下的創新型學校,目前中國有多所中小學開始建設未來學校。四川瑞美森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楊英指出,未來學校是教育形態的轉變,目前中國建設未來學校的城市集中在一、二線,偏遠地區的未來學校較少,借助人工智能可以為較偏遠的學校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幫助他們建設未來學校。
2018中美(成都)中小學國際教育論壇期間,美國波特中學與成都石室中學、美國科比特預科學校與泡桐樹小學、美國科比特預科學校與瑞美森國際教育集團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師生互訪、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展開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