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新名詞,叫做“反向育兒”。
大概意思就是父母與孩子的身份對調,父母表現得像個孩子一樣,需要被孩子照顧、跟孩子搶東西、向孩子示弱,從而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感,最終實現父母的目的。
(相關資料圖)
這詞常常被用來形容80后、90后帶娃方式。
孩子一出門就像“脫了線的風箏”,不受控制地亂跑亂跳,怎么辦?
反向育兒是這樣操作的:
媽媽趕緊叫住孩子,撒嬌地說:“你不拉著媽媽的手,萬一媽媽走丟了怎么辦呢?媽媽走丟了你都找不到媽媽了”。
一聽這話,本來飛奔在前的孩子立馬使命感爆棚,趕緊回頭牽住媽媽。
孩子上學磨蹭怎么辦?
上海一位寶爸是這樣做的,你磨蹭我更磨蹭,還給孩子錄視頻解說:“孩子上學磨蹭千萬別跟他生氣”,裝作一副不緊不慢的樣子送他上學。
最后,孩子看到寶爸居然磨磨蹭蹭,心里急了,出門后瞬間爆發,哭著向學??癖?。
簡單來說,反向育兒就是走孩子的路,讓孩子無路可走。不過,有些人覺得這種做法也太不像樣了,做父母就應該有做父母的樣子。
要我說,這可不怪我們這屆父母。生孩子之前,以為給吃給喝養著就好。沒想到,還要腦力活動,每天都在斗智斗勇的路上,小到吃飯、喝水、睡覺,大到寫作業、做檢查……
除了反向育兒,對于娃這種不是正在作妖,就是在作妖路上的生物,父母們怪招、奇招也是層出不窮,不信你們看。
都說娃小的時候,最好帶。
嘿嘿,他們雖然小,做不了什么,但黏人的時候,也能讓你什么也干不了。
日本有個一歲多的娃,就特別喜歡媽媽,天天纏著媽媽。媽媽幾乎完全無法離開小孩做其他事情……
于是,靈光一閃,這位媽媽想出了一個妙招。
她拍下了自己的照片,交給紙板制作公司做了兩款人形立牌(站立跟坐下)來代替自己出現在孩子的視線范圍內 。
效果怎么樣,看看娃的笑容就知道了。
這位媽媽說:“實際測試發現可以撐20分鐘,這段期間小朋友都沒發現媽媽是人形立牌~”
除了黏人,飯渣娃也是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常常是,一頓飯要吃好幾個小時,那種不愛吃飯,只愛玩。
這個時候,必須動點小心思。
有一位媽媽是這樣做的。她端來一碗稀飯,裝模做樣地拿著湯匙,在稀飯的中間劃了一下,然后對著孩子說:“兒子,這稀飯我們倆一人一半。你先吃吧?!?/p>
一人一半多公平,孩子欣然應予,拿著湯匙就開始吃。
結果自然是,直到吃完,他也還沒有想明白,為什么媽媽的那一半稀飯不見了。
這是障眼法,還有心理戰
國外有位網友分享了媽媽朋友的故事。
這位媽媽吃飯的時候,會給自己的碗里盛一堆蔬菜,而孩子碗里一根都沒有。
孩子看媽吃得那么香,就眼巴巴地看著媽媽,問能不能給自己嘗嘗鮮。
這時,媽媽裝著非常勉強的樣子,分了他一些,說道:
這可是大人才有的好東西,不過看你這么想吃,我就大方分你一點吧!
后來他們家娃一直很喜歡吃蔬菜。
吃好、玩好,還輪到睡了。
哄睡有多難,一搜索哄孩子子,立馬出現了各種相關詞。大數據已經透露了一切。
畢竟娃不睡,你也別想睡。
那要怎么辦?
國外有位媽媽杰西卡的方法絕了。
她有兩個女兒,一個3歲,一個4歲,正是人來瘋各種好動的年紀。
為了哄她們早入睡,杰西卡特意給她們倆買了夜光睡衣,說只有安靜地躺在燈光下不動,才能給夜光睡衣充電。
看倆孩子這認真樣,我實在沒忍住,也淘寶搜了搜。
杰西卡說,為了讓孩子們更相信,她每天早上等孩子一脫下睡衣,就會立馬疊好放進衣柜里。
這樣一來,白天的時候睡衣會一直處在黑暗狀態中,晚上拿出來的時候即使關上燈,夜光睡衣一時半會也不會閃閃發亮。
于是,孩子們每晚睡覺的時候,都會乖乖地穿上夜光睡衣,安安靜靜地躺在燈光下給夜光睡衣充電。
結果?結果當然是躺著躺著她們很快就睡著了。
吃飯,睡覺都搞定了,那從此老母親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不,不是這樣的。
隨著娃長大,要解決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考驗老母親的地方只增不減。
這時,老母親的套路必須跟著升級!
如果你下班回到家,一開門就看到滿屋子的玩具,什么反應?
生氣、大聲地喊孩子立馬過來收玩具?
可現實是,喊破嗓子也沒用。
有時候,硬來是行不通滴,必須軟著來。
網友@一人一半就分享了她國外房東太太的哄娃妙招。
不要命令,而是求幫忙!
她小聲地對兩娃說:“噓,玩具們正在說話,讓我們聽聽她們在說什么。”
等了一小會,房東太太再用很神秘的語氣跟他們說:
玩具們說它們想回家了,想請你們送它們回家。親愛的,你們能幫忙送它們回家嗎?
這個時候,妹妹第一個搶答:“我可以!”
多娃家庭的天然競爭意識下,哥哥也毫不認輸的,也趕忙說:“好吧,那我也來幫忙?!?/p>
而當賦予孩子使命時,孩子內心的責任感會油然而生。
有一次,哥哥說不想去上學,這位媽媽是這樣應對的。
媽媽:好吧,那你能不能幫我一個忙呢,幫媽媽護送妹妹去上學(哥哥和妹妹同一輛校車)。
今天保護妹妹的艱巨任務就交給你了,騎士大人!
哥哥一聽,要保護妹妹,頓時覺得自己是一個有使命的英雄,立馬答應了,和妹妹一起上了校車。
網友@皮實妞在解決孩子不愿意喝水的問題上,也是成功運用了“求幫忙”這一招。
和兩個娃讀繪本的時候,她就會說,你能幫繪本里的小朋友喝點水嗎?
不看繪本時,她就會跟孩子講,爸爸一個人上班不知道有沒有喝水,幫爸爸喝口水吧!
又或者說,你幫超級飛俠喝口水吧,它執行任務口渴了。
天真又善良的萌娃,一聽喝水是為了幫助親愛的爸爸,可愛的超級俠,不用媽媽多喊,便咕嚕咕嚕地喝起了水。
讓孩子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是讓老母親頭疼的事,但還有比這個更難的,那就是讓孩子配合醫生的檢查。
如果跟孩子說,檢查是為了讓你的病更快好,不用說,那絕對沒什么作用。
@小魚丸麻麻想出了以下妙招。
她家上幼兒園的兒子得了肺炎,要做CT。
為了讓兒子配合檢查,看著CT探測儀的她,突然靈機一動,對兒子說:
“你即將要去太空艙,跟著宇航員叔叔們去宇宙探險。
如果你想探險成功,唯一的方法就是必須全面配合,安靜地躺在太空艙里,不管太空艙怎么動,你都不能動。”
癡迷宇航員的兒子,一聽是太空艙,立馬乖乖地躺上了儀器, 全程配合度極高,很順利地完成了檢查。
不僅如此,檢查結束后,兒子還興奮地跟她分享了自己的太空艙歷險記。
跟娃說玩具會說話,說CT是太空艙,這娃小點時,都會信。
但隨著當娃們讀小學時,他們懂得的更多了,這類“套路”顯然不好使了。
這時,必須靠演技,用道具,甚至要用上心理學。
想當初,為了讓兒子好好學數學,我簡直是發揮了我畢生的演技。
每次,娃解答出了相對難的數學題時,我都會用很夸張的語氣說:
“哇,你太棒了,媽媽都做不出來的你,你居然能做出來了?!?/p>
這個時候,娃總是一臉自豪。
接著,我乘勝追擊。一臉膜拜地對他說:“趕緊教教媽媽具體的解題思路?!?/p>
每當這時娃就會很賣力地跟我講解。當然,我也“很認真很認真”地聽他講。
除了用精湛的演技讓娃上了數學這條船,我還借助繪本,讓娃入了寫日記的坑。
之前,有好幾位資深老師跟我說,寫日記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好方法。
那怎么樣讓孩子堅持寫日記呢?
我想過很多方法,比如,打卡獎勵,又比如,自己跟著一起寫,但結果都是堅持一兩天,就放棄了。
實在沒招的我,只能想方法套路娃了。
一次閑聊,我問娃:“你喜歡寫日記嗎?”
娃直接答:“不喜歡?!?/p>
聽到答案,我故作驚訝地說:“你不喜歡,但有只金魚喜歡,而且很堅持?!?/p>
“不可能?!蓖拚f。
我說是真的,不信你看。
說完,我打開電子版的繪本《金魚日記》,娃也趕忙湊過來看。
我們看到金魚的第一天的日記是:我在魚缸里游來游去。
第二天的日記是:我還在魚缸里游來游去。
第三天的日記是:我仍然在魚缸里游來游去……
看了一會,我跟娃說,你說是不是,金魚一直在堅持,而且它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寫一些,是不是很厲害?
娃一聽,切了一聲,說道:
“這有什么難的 ,第一天才一句話,第二天才多一個字,誰不會啊,我也會?!?/strong>
就這樣,娃中了我的招,從此,開始了從一句話寫起,每天多一個字的寫日記生涯。
為了娃吃好、睡好、學好,我們這些媽媽們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絞盡了腦汁,十八般武藝齊上場。
雖然看起來各種套路滿滿,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招數都充滿了智慧。
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法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方法教育50個孩子。
娃走過最長的路,絕對是媽媽的套路。
但同時,這條路卻是世界上最長情的路,路有多長,情就有多長。
ps:喜歡今天的文章嗎?大家記得添加星標哦。答應我,我們不要走散!愛你們!
你好,我是李點點,5歲女兒番茄、10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兒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