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大了,什么時候和爸媽分房睡?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庭。日前,網上又在流傳孩子“分房睡”年齡:“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甚至有“分房晚會導致性早熟”,這一話題瞬間引發了家長們的討論。
12月7日,武漢兒童醫院專家表示,分床和分房睡是孩子成長的見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也是親子的又一次分離,這個步驟需要慢慢重復,直到孩子適應,沒必要強制分房。
孩子分房睡時間引熱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三歲四歲不分房,五歲六歲悔斷腸”“三歲開始有性別意識,就應該引導分房睡,再晚就遲了”“5歲前必須分房,否則不利于他們的成長”……近來,關于娃什么時候和爸媽分房睡的話題,又開始在育兒圈火了起來。
有些信奉新育兒理念的新手媽媽一看時間就大為緊張。網友“天小小”留言表示擔心,“我家是兒子,今年已經4歲,一直和大人一間房,只是他的小床挨著大床,一到半夜就跑到大床,吵著粘著和大人一起睡,這分了床又等于沒分成,我得早做準備,要開始和他分開睡了。”
很多家庭在與孩子分開睡計劃中,屢屢失敗,不少家長吐槽糟心經歷。有媽媽說,育兒書上專家建議盡早和娃分開睡,前不久她下狠心,要讓5歲的女兒自己睡兒童房,結果現場一片混亂,娃嚎啕大哭,老人一心軟,又抱回了她身邊,只能宣告分房失敗。
這一評論引發家長共鳴,在眾多理由中,孩子經常會說,“媽媽,我不敢一個人睡,我怕黑”“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一位家長無奈留言說,她和丈夫嘗試多次和娃分床睡,沒想到娃又哭又鬧,大人只能妥協,最終兒童房也變成了“爸爸房”,現在女兒已經10歲了。
“每次孩子一喊怕黑,或是掉眼淚,自己立馬動搖了。”網友“牛肉粉不加蔥”說,她一直很糾結,孩子長期和大人一起睡不是長久之計,但孩子離開媽媽內心恐懼,睡不好也會影響身體發育。
專家建議不能急于求成
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長時間和父母睡會性早熟?長大后會不獨立?究竟應該何時分床?分床有沒有時間節點?
武漢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神經心理專科副主任醫師彭安娜說,一些經驗認為,父母長期與孩子一起睡,可能對孩子養成獨立性帶來一定阻礙。其實,兩者并不一定有直接的聯系,孩子的整體人格發展背后是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
對于家長擔心的太晚分房睡容易性早熟,武漢兒童醫院遺傳代謝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楊祿紅辟謠,導致兒童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但和爸媽陪睡沒什么關系。需關注的是,孩子長期和成人同睡,或接觸一些“少兒不宜”的影視畫面,對孩子的心理、生理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完全由個體差異決定,并不等于給性早熟扣上“帽子”。
彭安娜表示,分房睡的年齡沒有具體標準,不應一刀切,更不能不顧孩子的內心需求生搬硬套。一般來說,3-10歲這個階段內完成分房就可以了。
但從分床到分房,循序漸進很重要。彭安娜建議,家長應先觀察,如果孩子哭鬧,家長們沒必要強制分房,建議留一段緩沖期,從“分被不分床”到“分床不分房”,再到“分床又分房”,這個過程需要結合孩子年齡、性格、膽量、認知程度、溝通能力、遵守規則的意識、積極性等多方面因素,家長不能急于求成。
“正式決定實施分開睡計劃后,可以讓孩子參與到整個實施方案中來。”彭安娜說,比如布置自己的房間等,哪怕孩子有反復也是正常的,家長還需耐心引導。但最好不要選擇孩子有心理壓力時實行計劃,如剛上幼兒園或小學,或者家里剛剛新添了小弟弟小妹妹的時候。
總之,分床和分房睡是孩子成長的見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也是親子的又一次分離,這個步驟需要慢慢重復,直到孩子適應,它不需要非得機械地按照孩子的年齡節點來生硬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