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閨蜜聊天,她和我吐槽說:
不知道寶寶這是怎么了每天都“花式作妖”,不僅老揪著襪子不放光腳跑來跑去,還到處扔東西,毫不開張地說只要他看到東西或者是我和孩他爸手里拿的食物,一個都留不住全給扔了……而且,讓我詫異的是,寶寶好像樂此不疲一樣,每回撿回來后會立即扔掉,把全家人折磨得夠嗆。說完向我求救: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阻止他?
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父母都是這樣的想法,當寶寶出現(xiàn)“煩人”的小動作后,首當其沖想到的就是出手制止。事實上,寶寶的這2種行為看起來是壞習慣,卻是大腦發(fā)育的信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寶寶扔東西,不用出手制止:
在很多寶媽寶爸的眼里,孩子應該從小管教不能讓他養(yǎng)成壞習慣,要不然長大后不好管教,其中包括“扔東西”這種壞習慣一定要及時制止,避免后患無窮。
家長有這種想法能理解,但也是在說明你對孩子各個階段的發(fā)育沒有做足功課。根據(jù)皮亞杰感覺運動六個也階段中的第五個亞階段來看,12~18個月大的寶寶扔物品,會從不同方位扔且觀察物品的位置、聲響、狀態(tài)。
比如喜歡扔水球, 他會發(fā)現(xiàn)液體四濺;喜歡扔書,會知道書籍的聲響;喜歡扔玩具,可以知道玩具發(fā)生的位置變化。
寶寶可以通過“扔”的這種動作建立和世界萬物之間因果聯(lián)系,更是智力開發(fā)的重要階段。如果家長每次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都用言語制止,反而不能滿足他對各種物品的好奇心,從而影響寶寶的認知、智力開發(fā)、身體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
所以,寶寶扔東西不是一件壞事,試著理解和尊重他,幫他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
如果家長們在遇到寶寶扔東西可以這樣做:和寶寶一起玩球類玩具,通過球類不同的運動位置,既能培養(yǎng)親子關系,還能讓寶寶感知到球和地面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寶寶一起扔垃圾,如使用過的紙張等,如此反反復復孩子便能記住哪些東西可以扔了。
寶寶揪襪子,不用出手制止: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過,寶寶有一段時間特別喜歡揪襪子,幾乎剛給他穿好下一秒沒看住就會被寶寶硬拽下來,冬天看著更是心急生怕寶寶腳底涼感冒。
其實,寶媽們不用擔心,寶寶揪襪子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在2歲前他們開始對外界事物感興趣,即使是襪子也會感到稀奇。有時候寶媽們會看到寶寶吃襪子,冬天也不例外。
還有的寶寶時時刻刻都喜歡光著腳丫走路,則是因為他們喜歡感受地面的觸感,當刺激到腳部神經系統(tǒng)后,更有利于促進寶寶大腦的發(fā)育,知道地面高低以及不同質感的地面,可以讓他更快調整以及學會走路。
如果2歲前的寶寶喜歡揪襪子光腳走路,寶媽們不用出手制止,對寶寶的四肢和大腦發(fā)育有積極作用。
有同款寶寶的寶媽們如果擔心冬天寶寶光腳太涼:冬天要控制好室內的溫度,開地暖或者是空調調到20~24攝氏度;在地面上鋪上爬行墊,讓寶寶自由自在地探索;室內溫度較低不適合寶寶光腳,務必要選擇薄襪子,襪子圖案越少越好,避免影響到寶寶的感知能力。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有哪些“煩人”的行為嗎?不妨和我們聊聊你的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