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媽心理學習動力提升輔導,專注研究青少年厭學和學習動力提升的心理服務。
(資料圖)
點點關注,獲得每日最新內容。
小學階段,也就是6-12歲的時候,是一個孩子學習習慣培養的黃金時期。
這個時候如果孩子和學習之間建立起了良好的情感鏈接后,會對孩子今后上初高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很多父母并不了解,他們會打著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口號,為孩子報很多輔導班,或者把孩子的學習看作天大的事情來監督。
這也就導致,很多孩子從接觸學習的那一刻開始,已經對學習有了恐懼和厭煩。
更深層次的說,孩子的學習心理,受損了。
這個損壞也許并不會立刻就表現在孩子對于學習的態度上,但是會在某一刻,當心理缺口大到孩子無法填補的時候,會迅速熄滅孩子有關學習的一切動力。
這個某一刻,通常會出現在孩子青春期的階段。
這一切,其實也是在我跟著默薇老師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慢慢了解的。而在此之前,我是完全沒有意識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問題。
我的孩子原來學習成績是很好的,初一初二的時候一度是年級前幾名,初三雖然有些下滑,但仍然考取了重點高中,可是在高一,突然就開始厭學了。
起初,他只是不像以前一樣立即寫作業,學習了、而是會玩手機。我以為孩子是受到了手機的影響,便把手機沒收了。
但是沒多久,班主任就跟我反映,孩子在學校經常上課睡覺,要不就是看課外書,不愿意參加班級的討論,對于學習的事情一點精神也沒有,班級排名迅速從前三名滑落到了中下游。
我當時并沒有意識到孩子的學習心理出現了問題,只是想著,給孩子找個一對一的輔導老師,把孩子拉下的功課補一補。
但,我這個行為,卻把孩子逼到了輟學的境地。
那段時光對我來說,簡直是人生最灰暗的時刻,想必很多的媽媽們,都能夠理解我當時的心情。
后來,在默薇老師的點撥下,我了解到,孩子是學習心理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導致的后果,就是孩子的厭學行為。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什么是學習心理呢?
簡單來說,學習心理是孩子學習動力的基礎,是指導孩子關于學習行為的內在潛意識。
如果孩子有著健康的學習心理,那么孩子的學習動力就會比較穩定。相反,如果孩子的學習心理存在漏洞,有受過傷害,那么孩子對于學習的態度就容易被影響。
這就好比在如今的疫情前,身體素質好、抵抗力強的群體,即便被病毒感染,也有能力抗擊病毒;相反,如果自身的免疫力很弱,那么在病毒前就不堪一擊。
很不幸,我的孩子就像自身免疫力極差的孩子,“學習心理”受損,導致學習動力不足。
關于孩子學習心理的損害,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在小學,孩子在培養學習習慣的時期,我沒有注重培養孩子對學習的樂趣,而是像填鴨子一樣,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課外班,以至于孩子對學習沒有好的感受。
其次是我對孩子的關愛太過功利,一直以學習成績來要求他,導致我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鏈接不緊密,沒有從心理上給予孩子成長的力量和養分。
這兩個方面,導致孩子的成長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同時內心也極度地缺乏安全感。
雖然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但在維持成績帶來的高壓下,已經把他的情緒逐漸的推到了一個瀕臨崩潰的境地。
這個時候,情緒和學習之間的內在消耗,已經無法為他的學習心理提供一個健康積極的內在環境了。
而我也沒有意識到他的情緒變化,只是一味的把目光放到孩子的學習成績上,以至于孩子在陷入了極度焦慮的時候,我沒有及時的幫助他,成為他的依靠。
了解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后,除了震驚外,更多的是愧疚和自責,一直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卻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這么大的傷害。
在我學習的這段時間,我接觸了很多跟我有著類似經歷的媽媽們,這些家長的孩子有的是一直沒有學習動力,有的是像我的孩子一樣,從學習成績優異到后期的自暴自棄。
而面對這些問題,家長們要做的不是單純地想著把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升就萬事大吉,而是應該從根本上,找到孩子學習心理被破壞的那個點,然后幫孩子縫補上破損的地方。
只有幫孩子重新建立起健康的學習心理,孩子才能在今后一直保持著主動、好奇、探索的心態去學習,而不是一直消極、被動的陷入厭學情緒中遲遲不可自拔。
了解到這些后,我開始了自我的覺察,同時也靜觀其變,去等待孩子在這段修復期中對自我的重新架構。
首先,我終于放下了對孩子學習的要求。
我明白了,這個階段是孩子進行自我保護的時期,他在通過這種休息,放縱的方法,保護自己的意志和精神不會崩潰,也在這段時間里,來重新思考自己對未來的發展和規劃。
所以我能做的,是先給他一段時間。
或許有的家長會說,這個時間耽誤了中考或高考,孩子的人生不就廢了嗎?
但是我想說,每個孩子的厭學程度真的不一樣,每個人的學習心理被損害的程度也不一樣,不是每個孩子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恢復期,也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出現厭學,只是在問題出現后,希望每位家長都能夠權衡利弊,用孩子一生的時間去丈量這一小段時間的得失。
其次,去彌補孩子內心安全感的缺失。
之前我的養育方式,是給孩子一種我并不愛他的錯覺,所以在這段時間,我也在盡力的去修復我們已經有了裂痕的親子關系。
我會研究食譜,問孩子想吃什么,然后讓他跟我一起去逛超市,買食材,一起完成一道菜,一起研究一個美食。
孩子和我說話時刻變得多了起來,在家里有時候也會變成小話癆,我發現,原來除了學習,我們還可以有更多的話題,這些話題不會讓孩子感到沉重,也不會讓我感到焦慮,我們共同的感受,只是想留住此時此刻的溫暖和感動。
最后,我會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孩子對自我的構想,還有對未來的規劃。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后,孩子會跟我說他的想法,對未來的期許。他說他對游戲開發真的很感興趣,這要是以前,或許我會直接說他不務正業,要不就是讓他把心思放到學習上。
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孩子打游戲的時候一直有個小筆記本,經常會在上面做筆記,很多時候看的“閑書”但并不是我所想的小說,而是有關于游戲開發的新聞和行業知識。
我沒有帶著有色濾鏡去評判,我只是感覺,這些知識真的很深奧,很復雜,而孩子能夠看懂,并且看得津津有味,這說明他在這方面的確是有興趣,有研究的。
只不過原來,他的這份才能和理想一直被壓制著,沒有給我們展示的機會罷了。
在不久前,孩子跟我提起,想回學校重新學習的事情,我真的很高興,至少我相信以目前的狀態,他去上學已經不是給我上了,而是為了他的夢想。
雖然如今因為疫情,返校的事情遲遲沒有進展,也不知道面對返學,孩子會不會臨陣退縮,但是我相信,這一切的問題,我和孩子都能夠一起去面對,去克服。
為期半年的休學,我雖然沒有把握完全修復好孩子學習心理的創傷,但是至少我有信心在孩子的心理出現漏洞的時候,我能夠及時的發現,并且耐心的去修補好他。
我也真正地意識到,那些無法打敗你的,終將會使你更加強大,無論是對我,還是對孩子,這段時間的經歷,都會讓我們成為今后更好的彼此。
如果你的孩子在青春期的階段,出現了厭學,對學習喪失學習動力,點擊首頁進入專欄,可免費試聽青春期孩子心理的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