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晚的了,倆娃還很興奮,在我房間床上蹦來蹦去。
“都幾點了???明天還得上學,快——點——睡——覺!”奶奶喊了好幾遍,倆人還是不緊不慢,尤其老二,10點是個神馬東西,我就還想玩啊玩。
(相關資料圖)
后來小葉子被單獨點名,“迫于壓力”先去洗漱了,回來后她試圖喊小魚兒也去,但可能是剛剛自己也被大人兇了,弟弟又不聽他的,語氣就也很不耐煩、兇巴巴的。
一般晚上我只想躺平,感受到這氣氛,咱這天然的想要維護家庭和諧的身份,就被喚醒了。
我笑嘻嘻地對小葉子說:
“寶貝啊,你真厲害!想著叫弟弟也去睡覺,而且剛剛你運用了勇猛的能量呢!”(哈,咱這正面解讀得咋樣?)
我繼續:“你知道嗎?每個人生來都有3種原型能量,除了勇猛,還有溫柔——這個你會你擅長啊!”
我指的是前幾天剛和她一起回顧的這個3年前的小視頻,小葉子面對弟弟撕書,從一開始的哇哇大哭生氣憤怒,到記得我們說過“要溫柔的語氣幫助他停下來,要不弟弟會越撕越多”,于是有了非常溫柔對待弟弟的一幕。
看到娃迅速連接上、露出了一點微微得意的表情,我繼續,“還有一種能量你知道是什么嗎?”我故意賣了個關子。
“是頑皮哦!哈哈哈哈!”
我邀請小葉子和我一起開腦洞,“如果用頑皮的方式提醒弟弟該去睡覺了,你會想到什么呢?”
嗯……有點難想,小葉子認真開動腦筋的樣子,我也隨便想了個,撅起嘴、模仿舞臺劇的搞怪腔調,兩個孩子哈哈笑,前面他倆的這個緊張小氣氛,算是緩解了。
可是——還是不動啊,怎么又跑到我床上蹦蹦跳跳了?!
我靈機一動,張開雙臂,“誰要和我玩過河的游戲,我看看第一位乘客是誰?”
“我我我!”倆娃立馬眼睛放光,都想被我抱抱走,小葉子先抱了上來,我就說“稍等哦,一次只能一位乘客,二號乘客請就位!一號乘客,現在出發!”把小葉子開心地抱到了她的房間,又抱了迫不及待撲過來的老二……
耶!都進他們的臥室了!
“媽媽,我要我的pad!我的pad落在你房間了。”老大又出幺蛾子了。
弟弟一聽,撒腿兒就往我房間跑,眼看小葉子也要跟過來,那不白抱了?又要來一輪兒?
我干脆就“解說”上了:“太好了,第二位乘客去取第一位乘客的物品了,要物歸原主!”這樣小魚兒真的也就乖乖送了回來,沒有繼續停在那邊了。
姐姐看弟弟幫自己拿了pad,就也順手把弟弟的pad從客廳拿了進來。“真好,你幫了弟弟,你也幫了姐姐,你們都各做了一件好事呀!”
可是——新的“問題”又來了:
拿到pad的小魚兒,又想打開里面的游戲玩了,我說不行、要睡覺了,他不干,“不嘛,就現在,讓我玩一會兒嘛媽媽!”
呃……得虧自己平時不斷在學習,我忽然又想到,在處理“上癮”這類的心理咨詢個案時,有一個技術是可以去想象那個畫面實現的細節、延展五感,會和行為上真的去做了一樣,得到滿足。
于是我引導他們:
“媽媽有個魔法哦,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你們正在一個森林里開著一輛小車,玩著賽車游戲,這輛小車是糖果樣子的哦,需要非常專注留意前面的路況,哇留意了前面是下坡!上坡!哇,左轉!躲避障礙物!”
我一邊說,一邊引導他們身體也做著相應的左傾、右傾的動作,好像真的在玩游戲一樣,把里面的五感畫面描述出來,配上汽車音效什么的……才1、2分鐘吧,孩子們身臨其境過了癮,完全沒有再繼續糾纏必須打開pad玩游戲這件事了。
“媽媽,真好玩啊!我想明天還玩!”老大老二都很開心。
“好啊,我也覺得很開心呢,你們這么喜歡,那明天你們早點躺下,9點半躺下,我能陪你們玩半小時,10點了,想玩我也為難呀!太晚啦!”
“那我們9點就躺下呢?就可以玩……1小時!”
“哈哈哈,我們8點半就躺下,耶耶耶!”
倆人嘰里呱啦,已經在研究第二天的“早睡計劃”啦。我又悄悄地“催眠”了他們:
“好啦,快閉上眼睛吧,你們兩個小家伙都可厲害了,經常前一秒還特別亢奮,后一秒經常嗚一下就睡著了!老快了!”
這個暗示是想告訴他們,他們是可以睡著的,倒不會立竿見影馬上就能睡著,但他們會慢慢安靜,而且消融一些睡不著的壓力。
其實,他們都有過一開始睡不著、后來照樣睡著,以及睡得晚、第二天照樣很精神的體驗,所以知道“一時睡不著”也沒什么大不了、他們是有能力睡著的,本身就是在減壓啦!
過了一會兒,倆娃都進入夢鄉了。哈,我終于又能躺平了!
還是很感慨一路學習成長好處多呀,但我想更本質的,還是自我放松和接納的狀態:
不必須很快睡著、不去卷入老人催睡的壓力劇本,就會有一股魔力知道可以怎么做,像生命的河流一樣,呼啦啦地冒出來。
就讓睡覺,成為一個愉快的生命體驗吧,即便晚點,又有什么大不了呢,是啊,沒有任何事,大不了,都能活
作者:吉吉。微信公眾號「慢成長」聯合創始人,二寶媽,美國注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愿與娃一起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