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贏在青春期》專欄的第32章。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手機問題會顯得特別突出。但凡來咨詢的青春期父母,幾乎99%都會談到手機問題。
但我想告訴父母,對于青春期孩子的玩手機問題,要想解決,只能依靠孩子的自律,妄想監督控制孩子玩手機,那你就是在與孩子的成長規律作對,失敗是必然的。
為什么只能依靠自律解決青春期孩子的手機問題
(相關資料圖)
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對于那些特別讓父母頭痛的問題,不僅僅是手機問題,還包括學習問題、磨嘰問題等等,這些問題要想解決,其實都只能依靠孩子的自律。
因為青春期的孩子不像孩子小的時候,他們有強烈的自尊和獨立需求,就想要自己對自己負責,就不希望父母對他們指指點點。
至于原因,在前面的專欄中我也說過了,青春期是從孩子向成年人過渡的一個階段,因此在青春期他們需要定位自己,讓自己心理上從孩子過渡到成年人。而成年人的標志就是獨立,就是要自己承擔責任,所以他們特別在乎父母的尊重平等,希望父母把他們當作成年人看待,不要監督控制他們。如果一直被父母控制,那他們就一直是孩子,就無法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成年人。
這是自然規律發展的結果,父母要尊重這個規律,因此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父母就需要學著放手,給予孩子更多的獨立空間,讓他們承擔責任。否則如果父母想要繼續控制他們,就會與孩子的成長規律作對,就必然會受到孩子的反抗,這是成長規律驅使的結果,否則他們的生命就等于被扼殺了。
理解這一點,父母就明白我為什么說要解決青春期孩子的手機問題就只能依靠他們的自律了。因為既然父母要放手,那孩子的問題怎么辦呢?沒有了父母外力的監督控制,不就只能依靠他們的自律了嗎?
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認識不到這一點,在孩子青春期時依然想要監督控制他們,于是就跟孩子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那有的父母就會說了:我也不想監督控制他們啊?但是不控制他們就玩個沒完,根本就不自律,那怎么辦?難道就看著孩子墮落下去?
管當然是要管,但我們管的方向應該是培養孩子的自律,而不是繼續監督控制,但你培養孩子的自律了嗎?
現在父母是不是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了?大多數父母根本就沒有培養過孩子的自律,或者說培養過,但是卻失敗了。這并不奇怪,因為大多數父母根本就不理解自律,就更不用說成功培養孩子的自律了。
什么是自律
在很多父母看來,自律就是自控力,就是用理智壓抑自己的本能,明明不想去做,但是卻逼著自己去做。就比如說放學之后,明明不想寫作業,但是逼著自己先去寫作業;玩手機到了約定的時間,雖然很想玩,但是控制自己放下……這是不是大多數父母眼里的自律?
但如果你是這樣理解自律的,那你永遠也無法培養出孩子的自律來。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更多的是受本能驅使還是受理智驅使?
答案很明顯,顯然我們更多的是受本能驅使的。那問題來了:你現在期望孩子變得自律,就等于說是期望孩子用自己的理智戰勝本能,讓他受理智驅使,你覺得可能嗎?
孩子想要玩手機,這是基于本能控制的結果,而到約定時間就應該放下手機,這是理智思考的結果。按理說,孩子應該遵循理智放下手機,這對他更有利。但是孩子的理智是無法戰勝他的本能的,所以他就容易受本能的驅使,就繼續沉迷手機。
當然,依靠理智偶爾的戰勝一次本能,這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父母期望孩子是偶爾的做到一次嗎?顯然不是,父母期望的是孩子一直能做到。換句話說就是一直戰勝本能,每次都可以成功地控制自己玩手機。但如果孩子能一直戰勝本能,他就不是人,而是神了。
那你孩子是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