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幫助孩子走出抑郁,重返校園》專欄的第107章。
在孩子抑郁后,父母普遍比較著急上火,會特別在意孩子的抑郁,為了幫助盡快地治愈孩子,讓孩子盡快恢復健康,父母也往往比較遷就孩子。
尤其是很多老師或者心理咨詢師會告訴父母,對于抑郁的孩子,父母要做到無條件的接納,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恢復。于是父母就更加遷就孩子,往往孩子說什么都答應,比如說孩子說不上學就不上學,說想玩手機就使勁玩手機,說想要父母給換個手機,父母就給換一個……是不是在孩子抑郁后,很多父母都在這樣對待孩子。
【資料圖】
我們不能說無條件接納不對,但是父母的這種特別在乎孩子抑郁、事事遷就孩子的做法,反而更容易導致孩子走不出抑郁,因為孩子會產生一種因病獲益的心理。
因病獲益心理
什么是因病獲益呢?簡單的說,就是通過生病反而獲得了一些收益,于是在這種心理下,人就更容易生病。
這種心理其實很普遍,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心理。就比如說我小時候,有一次過年玩鞭炮炸到手了,然后很多親戚朋友來看我,還給我帶各種好吃的,于是我就感覺好像被鞭炮炸到也不是壞事,甚至希望病情不要很快地就好。
你是不是也有過類似的心理?
當你生病后,周圍的人都在照顧你,平常每天還要早起上學,但是現在不用早起上學,也不用按時寫作業,還可以在家里玩手機看電視。而且對于你的這種情況,無論父母還是周圍的人都覺得理所應當。要是往常,你不上學玩手機試試,早就被父母罵死了。但現在父母不僅不罵你,還會給你買各種好吃的讓你邊吃邊玩,那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是覺得生病其實也挺好?是不是反而不想自己盡快恢復,反而想讓自己繼續生病了呢?
這就是因病獲益心理。
顯然,一旦孩子產生了因病獲益心理,他們就反而可能更不想走出抑郁了。
因病獲益使得孩子更難恢復健康
理解了因病獲益的心理,你就明白為什么這種心理會使得孩子很難恢復健康了。
首先,孩子會舍不得生病后得到的利益
你想啊,以前父母天天逼著自己學習,動輒還因為學習批評指責自己,還不允許自己玩手機,但是自從自己抑郁后,父母不僅不逼自己學習了,學校也可以不去了,手機也可以隨便玩了,而且父母還不再對自己批評打罵,反而事事遷就自己,那換做是你,你喜歡不喜歡這種感覺呢?你還愿意去治療自己的抑郁,讓自己盡快恢復嗎?
抑郁可以得到這么多的好處,如果不抑郁了豈不是就沒有這些好處了,那孩子當然不舍得讓自己輕易地走出抑郁了。
其次,孩子更容易逃避問題
因病獲益會使得更加逃避問題,不去面對,他們會把問題歸咎到抑郁上,這也就更不利于孩子恢復。
比如說,當孩子想要看書,但是看了一會就不想看,就又想玩手機時,如果沒有抑郁,孩子可能會批評自己,怪自己專注力不行,然后會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但是現在就不一樣了,他們會理所當然的把問題歸咎于抑郁,會說:不是我不想專注,而是我抑郁了,所以當然很難保持專注。
而當他把問題歸咎于抑郁時,他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讓自己玩手機了,因為反正不是他的事,是他生病了,那生病了總不能怪他吧?
那在這種心理下,孩子就更容易逃避問題了,而越逃避問題,他們的能力水平就會越差,因此他們也就越難獲得成就感價值感。而越沒有成就感價值感,他們當然也就越難走出抑郁了。
這其實就是很多抑郁孩子的狀態,他們覺得自己抑郁了,所以覺得不上學玩手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生病了,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緩解。越是有這樣的心理,他們就越不糾正自己的行為,于是成績就會越來越差。成績越差,他們就會越焦慮,就越不愿意面對學習問題,就更加逃避。而顯然越逃避,問題只會變得更加嚴重,孩子就更難恢復了。
那面對這個問題怎么辦呢?
如何解決孩子的因病獲益心理
要想解決孩子的因病獲益心理,需要父母從兩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