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大價錢都花了,卻申請不到進入校園的名額該怎么辦?此時,一項校內學生產業開始悄悄誕生。如果是學校的學生,那么是可以擁有預約名額的。 而這位博士生和其他被通報的研究生、本科生,則是和校外研學團隊合作,提供一下自己的賬號用于預約,將獲得一次幾百元的收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
到了暑期,各大高校都會有研學或者參觀的游客出現。
為了滿足暑期公眾的要求,學校也都會對提前預約的游客開放參觀。
但是名額少,人數多。 一些校內學生卻從這里看到“商機”,開始利用學校給自己的權限,來為自己謀取金錢利益。
北大通報一博士生
7月7日,北京大學保衛部發布了一則違規情況通報:7月5日,工作發現,一支名為“狼爸部落”的校外研學團隊,通過聯系校內人員、借用賬號在樹洞平臺發布預約求助信息等方式拆分預約,由多名校內師生預約入校。
通報提到,經研究,處理意見如下:
1. 關閉組織人員物理學院博士生袁某興的預約入校系統使用權限,不再恢復。通報學工部加強教育管理。
2.暫停該團隊校內預約人員的預約入校系統使用權限2個月。具體是: 物理學院陳某營、陶某春、侯某、李某東、梅某瑞、王某霖、余某尋;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于某鑫、張某倫;外國語學院韓某雯、張某;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趙某、劉某濤;電子學院周某碩;臨床醫學院蔡某婷;基礎醫學院焦某濤;社會學系陳某玉;數學科學學院陳某;新媒體研究院陳某萱;政府管理學院岸某志。
3.相關部門和院系加強宣傳,規范預約入校系統使用權限的管理,杜絕違規預約入校行為的發生。
北大保衛部還在上述通報中表示,請廣大師生員工嚴格遵守預約系統使用規則,切勿輕信樹洞等平臺預約求助信息,嚴禁從事利用預約權限牟利等違規預約行為,共同維護校園秩序。
利用校園權限為己謀利
這么處罰重嗎?
可以說宇宙的盡頭是“研學”,先來看看頂級高校博士能不能靠這個申請參觀資格掙到錢。
首先,據北京晚報報道,某名校暑期研學項目,廣告中明確提到有北京大學的參觀行程, 價格高達9980元,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接近名校,給孩子報了名。
而根據新華社消息,北大規定,游客可提前7日通過“參觀北大”微信小程序或掃描微信小程序碼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后,參觀當天可攜帶有效證件由校園參觀專用通道刷臉入校。
但這個預約名額很少,有時候很難搶到。
圖源:知乎
那么大價錢都花了,卻申請不到進入校園的名額該怎么辦?此時,一項校內學生產業開始悄悄誕生。如果是學校的學生,那么是可以擁有預約名額的。 而這位博士生和其他被通報的研究生、本科生,則是和校外研學團隊合作,提供一下自己的賬號用于預約,將獲得一次幾百元的收入。
通過 販賣入校名額賺錢,很多人表示,自己要是在學校這么做,可能得背處分,北大只是禁止了系統使用權限,算是很輕微的處罰了。
圖源:知乎
校園權限使用
得遵守規定
其實針對校園開放與否這個問題,在今年一直是爭議話題。高校作為知識資產的擁有者和奉獻者,適度的向公眾開放是應該的。但是, 學校開放后游客可能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入校盜竊、危害人身安全的風險升高。
所以,校園才會實行實名預約制,同時,為了方便自己的學生,有的高校也會將預約權限分給學生,學生只需要預約學生親友這一選項,就可以帶親友進入校園。
也是這個,讓一些人從中發現“商機”,將“付費入校”變成了一種“商業模式”。
“武大免預約代入校,任意校門都可以,進門確認收貨付款,4人以上有優惠。”在咸魚上,一位自稱“武漢大學在校生”的賣家售賣相關產品。其動態頁面顯示, 五月以來已售出“帶入校”商品近30筆,每單收費在24-100元不等。
圖源:小紅書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通過種種渠道拿到學生卡、校友卡的“黃牛”,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發布“付費進校”的廣告,“收費不是最低, 150元/人,能接受的私(聊),不墨跡。”在評論下方,有不少學生舉報并予以抵制,“大家不要給黃牛送錢”。
對于學校來說, 難以驗證來訪人員與申請人員是否是真實的親友關系,這為付費進校提供了牟利空間。
而對于這些濫用了自己權利的學生來說,無疑是給校園的安保問題,帶來了隱患。雖然學校沒有明文規定處罰條例,但如果被追查出來導致了嚴重后果,怕是也要背個處分的。
你怎么看這種事件?這個處分你覺得重嗎?
—版權聲明—
來源: 募格學術。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 名單傳來!兩名學生確認了,14歲就能上大學
? 27歲博士畢業,30歲時破格晉升教授!
? 54歲入行,97歲諾獎, “足夠好”“足夠老”的傳奇人生
? 數學之王蘇步青的婚姻:鄉巴佬娶日本千金,婚后她幾十年未添新衣
? Nature兩連發:揭秘美國博導學術霸凌亞洲博士后黑幕
? 博士生經歷一任導師病退、二任導師車禍、三任導師病逝后,被光速畢業了
? 國家杰青!蘇州大學,迎來新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