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9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3 分鐘
【資料圖】
“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愛護、信任學生,使學生真正感到來自教師的溫暖和呵護,教育才富有實效。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我們稱之為“問題學生”。他們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殊不知,錯過學生的一個教育機會,沒準就錯過學生的一輩子。
剛入學時,我就認識了最“與眾不同”的他——鄧同學。他是個很可愛的小男孩,圓圓的腦袋,一咧開嘴就露出兩顆大門牙。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動的娃,上課一秒鐘都坐不定,但是人很聰明,有很強的思維能力。每次上課,他總是管不住自己,不是招惹同桌,就是自己在抽屜里玩東西,有時一張小紙屑他都能玩一節課。尤其是不能有任何負面的評價和肢體接觸,一旦出現,孩子就會狂躁不安,扔東西、推桌子、甚至打人。任課老師都普遍反應,他的行為不僅違反了課堂紀律,而且嚴重影響了教學進度和其他同學的聽課效率。其他同學也經常來投訴他。
為了更好地幫助他,我利用課余找他談話,而他總是這里答應改,轉頭又管不住自己。通過與父母的溝通了解到,其父母已經了解孩子的現狀,而且已經在專業機構檢測過并沒有多動癥,目前已經帶孩子進行感統訓練,但是收效甚微。我建議家長再帶孩子去專業科室進行情緒方面的檢查,看看是否是輕微的躁狂導致的。既然這是一種“癥狀”,那就“對癥下藥”吧。這類孩子最主要的問題是不會表達情緒,不能正確處理自己出現的負面情緒,非常在意他人的碰觸和他人的評價。鑒于以上的認知,我開始了對孩子第一階段的行為調整。
一、教會孩子如何正確表達和處理情緒
以往生氣的時候,他就會握起拳頭來打人,或者用鉛筆扎人、推倒桌子椅子等等,并且會大聲尖叫。我跟他約定設立了一個“冷靜角”,如果生氣了就可以一個人跑到角落里,看看書冷靜一下,如果實在很生氣,可以大聲說:“我很生氣。”也可以用手去捶打角落的桌面,甚至踢旁邊的柱子,發泄心中的怨氣,但是絕對不可以對人進行攻擊。
通過一段時間反復強化,孩子開始認可和接受了這種方式,上不下去課的時候,他往往會自己跑到圖書角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書。情緒的控制訓練有了初步的效果,對他人的傷害影響也減少了很多。
二、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形象
接下來的日子,我開始樹立鄧同學在班級里的正面形象。他因為思維能力強,閱讀理解力非常好,而且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因此在課堂上,我開始有意識和他約定發言的次數和方法,一旦他舉手就會請他發言回答問題,并且及時肯定和表揚他,這樣一來,我發現孩子的笑容明顯變多了,上課跑出課室的次數越來越少。
四周后,他基本能安靜上完一節課了。其他科任老師也紛紛肯定了他的進步,課堂上不搗亂了,并且能夠認真舉手聽課,抓住這個“點”,我進一步跟他提出,如果在作業上也能這樣出色就更好了。那段時間,他按照約定,每天都認真地完成作業(不過字體就不敢恭維了),這個時候,我還是及時給予肯定。同學們也被他的變化感動了,大家都熱心幫助他。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的成績也慢慢進步了。我馬上讓他做了值日小組長,他非常開心,看到老師如此器重自己,便自己約束自己,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慢慢的,他與同學的矛盾少了,愈來愈能控制住自己。
在這個案例中,我想,能夠轉化這個孩子的,應該是愛與賞識。
一、奉獻愛心,增其自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教師自始至終都應把一顆愛心融化在學生的心田,以微笑和友誼蘊含學生的不足和過錯,以情感和寬容激勵學生的志趣,以高度的責任心做好育人的本職工作。
二、運用賞識,促其發展。
每個學生都有被賞識的渴望,教師只有蹲下來看他們,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的成長,為學生喝彩,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張揚和釋放。朱小曼教授說: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性的展開……如果班主任的水準越高,他班上的學生的個性就會越來越豐富地展開。可見,張揚學生的個性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的部分。要做到這一點,班主任要放棄“教育是一種控制”的觀念。對“犯錯”、“越軌’’的學生要細細地分析,找出“犯錯”中的“光點”、“越軌”中的“金點”,作充分的肯定:在管理中要避免用諸多清規戒律規范學生,讓學生個性得到自由充分的發展。我們教師要盡量挖掘其閃光點,努力從贊美中去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產生欣慰、幸福的內心體驗,增強榮譽感、自信心、上進心,提高學習的興趣與內在的驅動力。當一個孩子對學習有了興趣與動力,他的進步就變得輕松、容易多了。
愛和賞識,治愈了孩子的焦躁,也讓他成為一個閃閃發光的優秀學生,這也給我這個班主任帶來了無限的欣慰與快樂!
作者簡介:袁海燕,廣州市白云區集賢小學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教學一線深耕二十幾年,與學生關系融洽,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海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