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論備考中,對于“數字經濟”相關知識的學習必不可少。中公教育認為,要想了解“數字經濟”必須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本特征
(1)快捷性。突破地域、時間約束,信息傳輸、經濟往來更便捷。
【資料圖】
(2)高滲透性。信息服務業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
(3)自我膨脹性。
(4)外部經濟性。每個用戶得到的產品效用與用戶人數成正比。
(5)可持續性。杜絕傳統工業對能源的消耗、生態環境的危害,實現可持續發展。
(6)直接性。經濟組織結構扁平化,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聯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二、面臨困境
(1)信息基礎設施有較大差距,信息化程度低。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務、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務、電子政務等重要行業和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信息化程度低。
(2)以高科技為支撐的管理信息系統落后。我國在資料收集、加工、整理及利用的各個環節存在許多不足,信息損失和失真嚴重。
(3)如何量化數字經濟是一個難點。如何量化數字經濟的規模是統計領域的雷區,且數字經濟量化的范圍難以界定。
(4)數字經濟方面的專業人才不足,人員素質難以適應數字經濟的需要。既掌握數字化信息技術,又能進行商業化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存在很大缺口。
(5)數字經濟帶來的法律困惑增多。信息通訊服務、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的立法不夠細致專業。
三、對策措施
(1)強化政府有效的宏觀調控作用,推進數字經濟新體制運行。政府需對數字經濟的發展加以正確的引導,加強數字經濟立法,健全法制,規范市場秩序,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進行綜合調控。
(2)推進國家信息通信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本著統籌規劃、聯合建設、統一標準、專通結合的方針,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
(3)發揮公民潛能,使數字經濟的知識和技術大眾化、廣泛化。
(4)加強創新,推進現代化數字經濟發展。
(5)注重聯合,形成開放的國內外數字經濟聯合體系。加強與國外的合作,在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培育更多新的合作增長點,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更加強大的新動能。
(6)企業積極參與,發揮其主力軍作用。企業要利用數字化信息和數字技術來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縮短生產周期,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經濟轉型,獲取競爭優勢。
(7)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強化數字人才教育、加強數字技能培訓、創新人才培養培訓,打造一批觀念新、創新能力強、能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