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推薦:2023教師資格證考試每日一練第118期
考試題庫:[各地區試題] [模擬試題] [強化訓練題] [每日一練]
(資料圖)
科目一(1-4)
1.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題干是一句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推出關系為:成就一番事業 ?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
A 項“假使…就”推出關系為前推后,即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是題干假言命題的逆命題,與題干意思不一致;
B 項“除非…否則不”推出關系為后推前,即最終成就一番事業?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與題干意思不一致;
C 項“只要…就”推出關系為前推后,即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不能成就一番事業,是題干假言命題的否命題,與題干意思不一致;
D 項“如果…那么”推出關系為前推后,即不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是題干假言命題的逆否命題,二者是等價的關系,故答案選 D。
2.【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第一項+第二項+2=第三項,6+9+2=17;9+17+2=28;17+28+2=47;28+47+2=(77);47+(77)+2=(126);(77)+(126)+2=205,故本題答案為 B。
3.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 IPv6。IPv6 采用“冒號十六進制”來表示,在遇到連續多個“0”時,可用“:”或單個零來簡寫,故 A 選項,D 選項錯誤;IPv6 地址的編碼采用類似于 CIDR 的分層分級結構,故 B 選項錯誤;IPv6 的地址位數為 128 位,C選項正確。
4. 【參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1)文章的中心句是:善意是不能標價的,恩惠也不必承載過多的酬酢——懂得了善的真諦,受助者與捐助者通過對一袋花生種子的精妙闡釋與透辟理解,靈魂都獲得了神圣的濯煥與。主要表達的意思是善意的價值無法標價,只有懂得了善的真諦,受助者和捐助者才能獲得靈魂上的。
(2)“精妙闡釋”指當福特接受貝蒂捐助的一袋花生種子后,和學生一起撒播種子收獲了600美元,向福特證明了自己能夠很好利用他的捐助,這種對待他人施與的恩惠的方式,獲得了福特的認可與尊重,因此他立即拿出600萬美元交給了貝蒂。
“透辟理解”就是福特頑固的拒絕捐款的真正原因。福特認為金錢的價值不在于多寡,而在于使用方法,他擔心太輕易得來的金錢很難讓受施者感受到金錢后面潛隱著的苦與智,這種對善行的理解遠超他人。當他發現貝蒂有能力去接受施與時,他毫不猶豫的伸出了援助之手,這才是真的慈善。
科目二(5-10)
5.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杰建構主義發展觀。提出主要的概念有:圖式、同化、順應、平衡等。
選項A,皮亞杰的平衡概念是主動調節認知活動的原則,具有主動性。
選項B,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選項C,客體永恒性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逐漸消失時,兒童知道該客體并非不存在。
選項D,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
根據題干,小劉學習球類運動的知識融入大家,是改變認知結構適應新刺激的表現,是順應的表現。故排除ABC,本題選D。
6.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教學目標的分類。(1)知識性目標動詞:捕述,識別、列出、列舉,說出。舉例說出,說明,舉例說明,概述,區別解釋,選出、收集,處理,闡明、分析、得出、設計.報定、應用,評價、撰寫。(2)技能性目標動詞:嘗試、模傷、運用、使用。(3)情感性目標動詞::體驗、參加、參與、交流、關注、認同、拒絕、確立、形成、養成等。情感性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題干的描述“體會時間的寶貴”是情感性目標的典型體現,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7.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課程氣氛類型知識點。
A項:對抗的課堂氣氛實質上是一種失控的課堂氣氛。教師失去了對課堂的駕馭和控制能力,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各行其是,教師因此有時不得不停止講課而維持秩序。
B項: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格的有機統一。也就是說,課堂紀律良好,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師生雙方都有飽滿的熱情,課堂發言踴躍。在熱烈的課堂氣氛下,學生保持冷靜的頭腦,注意聽取同學的發言,并緊張而又深刻地思考。師生關系融洽,配合默契,課堂氣氛寬松而不渙散,嚴謹而不緊張。
C項:無此類型,故排除。
D項:消極的課堂氣氛常常以學生的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基本特征。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情緒壓抑、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小動作多,有的甚至打瞌睡。對教師的要求,學生一般采取應付態度,很少主動發言。有時學生害怕上課或提心吊膽地上課。題干中鐘老師的課堂是一種消極的課堂氣氛,學生在課堂上害怕、消沉、不積極。所以D項說法正確。
綜上,本題正確答案為D。
8. 【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題考查的教學評價的分類。根據評價的功能可以將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以及總結性評價。因此,D選項正確。
A選項,按照評價的主體劃分,可以分為他人評價和自己評價。
B選項,按照評價時運用的標準不同,可以分為相對評價、評價以及個體內差異評價。
C選項,按照評價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合,故本題選擇D選項。
9. 【答案】C 。中公教育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課堂導入的類型。課堂導入是教師在一個新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通過導入,把學生引導到一個特定的學習方向上來,因而又叫特定導入。
A選項,銜接導入法這是各學科、各年級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它主要是根據知識之間的邏輯聯系,找準新知識間的聯結點,利用舊知識的回顧和引申來導入新知識,從而使新舊知識前后呼應,互為因果。作為引出新知識的已有知識可以是上一節課講的或前幾課學過的,也可以是其他相關課程學過的。采用這種導入方法要注意引導學生溫故知新,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陌生,便于將新知識納入原有認知結構中,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B選項,情景導入法是一種通過設置具體的、生動的環境或情景,讓學生在教學開始時,就置身于某種與活動內容相關的情景之中,促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氛圍中參與活動,調動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學習故事的欲望。
C選項,設疑導入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心理特征和各種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提出與本節主題相關并帶有懸念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欲望的方法。
D選項,典故導入是以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或報刊上的有關新聞,以及歷史上或社會中的故事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解決這些事例中的問題的愿望,通常在學生缺乏有關事實的情況下采用。
材料中,李老師通過設置問題引出教學內容,屬于設疑導入法。故此題選C。
10.【參考答案】中公教育解析:
皮亞杰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并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在感知運動階段,認知活動主要是通過探索感知覺與運動之間的關系來獲得動作經驗,在這些活動中形成了一些低級的行為圖式,以此來適應外部環境和進一步探索外界環境。這一階段的標志是兒童逐漸獲得了客體永恒性。
(2)前運算階段(2-7歲),進入前運算階段,兒童開始能運用言語或較為抽象的符號代表他們經歷過的事物。在思維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點,兒童的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尚未獲得物體守恒的概念。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恒,能憑借具體事物或從具體事物中獲得的表象進行邏輯思維和群集運算,但是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隨著分類和排序的獲得,兒童獲得了思維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體運算階段兒童思維成熟的特征。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超越了對具體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賴,使形式從內容中解脫出來,進入形式運算階段。他們的思維是以命題形式進行的,并能發現命題之間的關系;能夠進行假設性思維,采用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能夠理解符號的意義、隱喻和直喻,能夠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維發展已經接近成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