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 張茂聰
《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指南》對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首次作出整體部署和制度安排,是我國進一步促進特殊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指南》建立健全評價制度,開啟特殊教育新篇章。在此之前,特殊教育評價多是參照普通教育評價,尚未形成符合特殊兒童身心特點和特殊教育自身規律的評價體系。《指南》的出臺順應了特殊教育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特殊教育發展的應然之義。
《指南》秉持以人為本理念,注重多維度評價內容。它立足學生本位,著力從政府履行職責、課程教學實施、教師隊伍建設、學校組織管理、學生適宜發展等5個方面構建了彼此銜接、相互協調的評價內容框架。注重對多元主體的評價,強調良好教育生態的創建。注重對多元考核項目的評價,強調有效支持保障的完善。注重對學生全過程全方面的評價,強調適宜發展的整體性。從學生發展過程上來看,《指南》尊重特殊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努力構建以義務教育階段為主、涵蓋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特殊教育辦學質量評價體系,強化學生全過程縱向評價;從學生發展領域來看,對思想道德素質、知識技能水平、社會適應能力進行考查,為滿足特殊兒童全面健康適宜發展需要作出評價制度安排,彰顯了以人為本的價值關懷,為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同在一片藍天下”提供了現實可能性。
《指南》統籌多元評價方式,發揮全方位評價作用。堅持結果評價與增值評價相結合、綜合評價與特色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吸取各種評價優勢,發揮綜合評價效應?!吨改稀吩诼鋵崱读x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等相關文件要求的基礎上執行,采取分層分類推進方式,實行縣(市、區)和學校自評、市級審核、省級全面評價和國家抽查監測,與中小學質量評價統籌同步實施,通過科學有效評價程序與系統全面評價指標,構建相互聯動的評價制度體系,為特殊教育質量評價提供了有章可循的規范指引?!吨改稀芬缶C合運用評價結果,進一步發揮導向與診斷、激勵與約束、監督與管理等評估作用,將改變傳統評估“貼標簽”的問題,回歸教育評估的應然價值取向,真正落實以評促建、以評促改的目標,必將推進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