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強有力的政策引導與產業升級的雙重驅動下,工業機器人在各類產業情境中的運用越來越普及,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系統操作員等對專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要求較高的新職業崗位,機器人產業鏈急需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為引導職業院校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緊密融合,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省內中高職院校和浙江省機器人產業發展協會等21家單位組成課題組,對9個省(直轄市)的128家企業和浙江省11個地市的24所高職、65所中職進行了調研,了解人才需求和人才培養現狀,打造中高職無縫銜接的技術技能人才一體化培養的浙江模式。
【資料圖】
數字化轉型中人才需求升級
工業機器人專業人才培養面對職業新場景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AI等新技術在制造領域的加速應用,工業機器人領域的技術升級和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持續深化,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素質要求和學歷層次也在不斷提高。
調研發現,企業中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崗位,高職與本科學歷是主要學歷組成,其中高職學歷占41%,中職及以下學歷僅占14.8%。尤其是在工業機器人技術服務、系統運維和集成應用等綜合性崗位,對中職學歷基本沒有需求。浙江省工業機器人技術崗位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已經進入到高等教育人才為主的階段,??婆c本科院校畢業生是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
調研還發現,工業機器人企業的相關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素質與能力要求呈現“數字化”的特征。整個行業對工業機器人技術崗位需求排前幾位的依次為操作編程、安裝調試、工藝設計、技術服務、系統運維、集成應用。浙江省未來三年工業機器人崗位缺口排前三位的分別為操作編程、集成應用和系統運維。從崗位能力來看,調研企業認為職業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操作編程能力,通用能力中最重要的是邏輯分析能力,社會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安全意識,發展能力中最重要的是自主學習能力。
顯然,工業機器人行業企業的快速發展對職業院校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既包括學歷層次的提升,也包括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的更高要求,尤其是數字化、智能化操作方面的技能。
新專業的成長煩惱
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典型問題
截至2021年,浙江省共有24所高職、65所中職開設了工業機器人技術相關專業,其中17所高職、27所中職開展了中高職一體化長學制人才培養。調研顯示,雖然浙江省中高職院校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理念的科學性與教學改革意識不斷提升,多主體育人的協同性不斷加強,但工業機器人技術作為新設專業,在人才培養理念、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計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增強適應性。
第一,人才培養定位與目標不夠清晰,與企業需求存在一定脫節。調研發現,目前中高職工業機器人相關專業人才培養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大體相同,排名前三的職業崗位均為系統操作編程員、系統運維員和技術服務人員,重疊現象嚴重。在對中高職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文本分析后發現,不少中職和高職均要求學生“具備工業機器人編程操作、安裝、調試、維護能力”,對技能要求也大同小異,甚至部分合作開展五年一貫制人才培養的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幾乎一致,沒有考慮不同學段人才培養的遞進性。
第二,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的合理性與銜接性不夠。在課程體系方面,有49.06%和46.67%的中高職專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認為,現有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銜接性不夠,專業課程與實踐課程在課時安排上沒有體現兩個階段人才培養的差異性和連續性,技能競賽、考證、實訓標準體系等也存在邏輯基礎不一致的情況。學生對中高職專業課程的銜接、學校提供的考證指導及考證的銜接性評價也較低。調研發現,參與中高職一體化培養的學校,在專業教學標準與課程標準建設方面仍然處在典型的兩段式框架中,高職與中職有各自的專業教學標準,缺少在理念與內容體系上一貫的專業教學標準,中高職專業課程重疊、專業技能實訓邏輯不順的現象較明顯。
第三,畢業生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與行業企業相關崗位能力要求存在脫節,人才培養方案與專業教學標準對產業需求和核心崗位能力把控不夠準確。僅有54%的高職畢業生基本滿足企業相關崗位的能力要求,中職學校的滿足率更低。調研中,企業普遍認為,職業院校的實訓課程設置和實訓設備配置與企業適配性低,與“專產對接、技術同步”存在較大差距。企業認為相關專業人才需要掌握的新技術、新工藝依次是:智能制造、工業物聯網應用、虛擬現實、機器視覺技術、數字化設計、數字孿生、Mes制造執行系統、工業軟件開發技術、大數據應用、精益化管理等,但不少學校專業課程體系只是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等相近專業課程體系基礎上,增加幾門工業機器人專業課程。
以中高職一體化課改為引領
探索長學制培養模式創新的可行路徑
新時代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以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與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為主要路徑,以數字化、智能化核心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為主要抓手,建立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多主體協同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共同體,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與層次。
首先,中高職院校要以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和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為要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研制一貫制人才培養方案,編制高質量一貫制專業課程教材。同時,進一步整合中高職學校資源,建立標準化、遞進式的實訓標準;加強專業師資培訓,建設高水平專業教師隊伍;改革學業評價方式,著力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
其次,要明確人才培養定位,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數字化、智能化操作素質的培養。要以新時代工業機器人行業企業對員工能力的實際要求為基礎,一體化設計中高職專業課程與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專業技能突出、綜合素質優秀的時代工匠。
再其次,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合作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政府行政部門要積極出臺激勵企業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優惠政策,推進相關職業技能考核和證書發放渠道的整合,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引導打造政校行企多方參與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共同體。行業企業要提高參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責任意識與前瞻意識,深化與職業院校的合作,通過組建實體化運作的產業學院、開展現代學徒制等路徑,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改革、實習實踐、科研合作等方面與職業院校深入合作。
(作者羊榮金系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副院長,陳敏捷系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學院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負責人。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從能力到課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