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這為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力推進教師培養培訓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龐麗娟說。 為了更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龐麗娟建議,從三方面著力,推動我國教師培養培訓數字化轉型。 一是在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個專門工作小組。小組由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中央編辦等單位聯合組成,負責教師培養培訓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目標任務、體制機制創新、發展階段、職責分工、出臺資源建設指南等,秘書處可設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核心任務是推進教師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通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賦能。 二是實施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筑基”計劃。以國家智慧教育云平臺為依托,建設新一代智能化教師研修平臺,圍繞教師的學習、備課、上課、聽評課等核心業務,提供多模態數據智能全面采集、教育教學能力精準診斷和分析、個性化學習資源智能推薦等功能,并在精準診斷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特色特長、主要問題的基礎上,匯聚后臺專家、教師群體智慧與經驗,為教師提供個性化的精準學習、群體診課與改進建議、問題解答、研修培訓等支持服務。建設體系化的教師學習資源及知識庫,構建各學科、不同階段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典型問題庫,構建體系化的、適應不同業務場景需求的問題解決知識庫。同步構建相關資源及知識庫的標記體系,在各業務場景中實現對各類資源的識別、匯聚、自動標記和智能推薦,從而實現從“人找資源”到“資源找人”。 三是以促進與教育實踐“黏合度”和向實踐轉化為核心,實施新時代新國培計劃。將講授式視頻培訓改革升級為智能研修平臺支撐下的實踐改進性研修,實施嵌入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過程的場景性研修,推進國培計劃的轉型與變革。遵循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邏輯,集聚教師具體教育情境中的真實需求,外化教師的真實發展問題,及時精準地為教師推薦匹配其需求的線上線下學習資源,同時提供相關同行和專家線上線下的輔導,持續支持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實現研修與改進、問題協同解決。探索強調個體適宜化支持、主動參與并滿足教師多元化發展需求、知識經驗與能力提升協同建構的創新研修和培訓模式。